据报道,位于湖北潜江的该项目一期 50MW/100MWh 部分已经竣工并投入运营。
其容量最终将翻倍至 100MW/200MWh,但几乎可以肯定,正如两份公告中所述,它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钠离子项目。它包括 42 个装有 185Ah 钠离子电池的 BESS 容器、21 个电力转换系统 (PCS) 单元和一个 110kV 升压站。
该项目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SASAC) 下属的大唐湖北能源开发公司开发和运营。它的部署是国家层面利用非锂技术建设大型储能项目的努力的一部分。
钠离子:潜力巨大但商业化之路坎坷
该技术被普遍视为最适合大规模商业化的电池化学技术,可以缓解锂离子电池的供应链瓶颈,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 (EV) 和 BESS 应用的主要电池化学技术。部分原因是设计类似,使其更容易“投入”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由于规模较小,成本普遍高于锂离子电池,不过比亚迪表示,到2025年,钠离子电池成本可能已经比锂离子电池便宜15-30%。但第一财经称,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和成本降低速度慢于预期。
HiNa Battery 表示,从技术上讲,它也具有一些优势。其中之一是在极端温度下具有更好的循环效率 (RTE) 和循环寿命。项目经理表示,它们在针刺和抗冲击测试中的表现也比一般电池好得多。
中国在钠离子技术上投入如此多资金的原因之一是担心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会被排除在锂供应链之外。目前,中国确实在电池制造和锂精炼方面占据供应链主导地位,但 HiNa 的公告指出,中国仅拥有全球约 6% 的锂储量可供开采,而钠离子电池所需的矿物储量却十分丰富。
海钠电池总经理李树军预计,2030年,我国将逐步形成“太瓦时级”钠离子电池产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