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群穿着红马甲的身影穿梭在湖北荆门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厂区内。
这是湖北荆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二次检修班班长皮志勇和他的同事们在对厂用110千伏变电站开展特巡特维工作。此举将助力企业安全生产,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奋力冲刺蛇年新春“开门红”。
自1999年脱下军装成为一名国家电网人起,皮志勇就立志要做“心有大我、实干报国”的电力尖兵。
他扎根一线25年,组织完成了33座新(改)建变电站的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任务,现场解决了300多项变电技术难题,发现并处理100多处厂家设计缺陷,累计消除重大缺陷和隐患4000多个,实现3万多次操作“零差错”,有力护航了荆门属地三峡电力外送和西电东送电网的安全运行。
脱下军装穿工装,25年锤“炼”成电力尖兵
2017年,皮志勇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缨援疆,以国家电网公司东西人才援疆帮扶工作组组长身份来到了新疆。
1月的新疆,气温只有零下15摄氏度。时间紧、任务重,皮志勇作为疆电外送工程集中建设的复检总负责人,几乎住在了变电站,饿了就啃几口干馕,手冻僵了就用暖水袋暖暖……他顾不得休息,不放过每一个技术和安全细节。就这样,夜以继日三个月,他带领团队圆满完成新疆阿勒泰220千伏吉木乃变电站和220千伏青龙湖变电站的复检投运工作。
援疆期间,皮志勇支援的吉木乃县在春耕春灌时遇到了难题。在县水利局筹资建设的扬水泵站,只要一启动第三台泵机,总进线开关柜就会跳闸。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皮志勇和同事立刻上门查看,发现问题出在扬水泵站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参数设置不满足启动要求上,导致泵机启动时不能较好地补偿启动电流。皮志勇在现场为扬水泵站重新设置了参数并拟定了一套泵机启动操作方案。扬水泵站工作人员随即按照操作指示成功启动了全部4台泵机,节省了原本计划投入的1200万元改造资金。
“4台泵机同时运行能让灌溉量提高两倍,今年老百姓不用再为水着急了!”时任吉木乃县水利局局长的张永贵激动地握住皮志勇的手说道。
作为国家电网湖北电力(荆门检修)红马甲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多年来,皮志勇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专业、优质的服务获得客户广泛认可,擦亮了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金色名片。
攻克2000+技术难题,创新争先不停步
皮志勇始终保持军人不服输的那股劲,把工作难题变成攻坚战场。
25年里,他潜心钻研,写下10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练就了精准识别隐患的高超技艺,被誉为变电运检“活字典”。
2012年,他牵头成立“皮志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构建了“一线员工提技术难题、工作室创新攻坚、生产现场试验跟踪反馈”的创新工作链条,形成了创新工作室牵头,涵盖输变配、营销、基建、信通等主营专业和多个作业现场的“1+8+N”创新工作模式。
他和团队长年聚焦一线技术难题,进行了数千次创新实验,先后攻克困扰荆门电网多年的远方备自投、一键顺控等2000多个技术难题,研发56项科技创新成果,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55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优秀创新成果奖1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逾亿元。
近年来,随着荆门400余万千瓦新能源装机集中投产,鄂中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一系列技术难题亟待破解。
他将创新点从解决一线难题向发展“源网荷储”联动技术拓展,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研发“微电网推演仿真平台”和“电网自愈仿真平台”,解决了新能源爆发带来的非典型励磁涌流等技术难题,协同完成国内首个构网型储能站——50兆瓦/100兆瓦时新港储能站的安装调试工作。该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2024年,他牵头自主完成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建设,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个实现地市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无人机智能巡视全覆盖。
带出30+徒弟,电网“师徒天团”薪火相传
精神的传承,虽无形,却久远。
在多年的工作中,皮志勇积极传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
在“师带徒”中,他总结出“五带十法”的教学方法,即:带思想、带作风、带安全、带技能、带业绩;理论教育法、言传身教法、互动考问法、现场指导法、实习演练法、实践锻炼法、比武促进法、党员示范法、考核评比法、反思总结法。他还利用技改退役设备搭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仿真教学系统,让青年员工快速具备会接线工艺、会看图识图、会校验调试、会故障处理的“四会”能力。
他开展技术培训3000余次。在他培养的30多名徒弟中,2人成为国家电网生产技能专家、荆楚工匠,6人走上了班长和技术员的岗位,16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他还编著了5本教材,其中2本成为国网技术学院指定培训教材。
他不仅培训本单位、身边的人,援疆结束后,还以“互联网+”远程培训等方式帮助新疆阿勒泰供电公司培训技术人才,先后培训技术人员300多人次,组织30名援疆专家开展技术帮扶交流活动,架起了支援与受援单位常态技术交流的通道和友谊的桥梁。
今年,他以三峡大学硕士生校外行业导师的身份推进产学研融合,通过开展“红领工匠、实践育人”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课题研究30余次。他所在的校企联合培训课程团队被中国电力教育协会授予“产教融合”优秀教师创新团队称号,创办的“皮志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湖北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人生的工匠。”皮志勇说。
从军人到电力尖兵,从创新到“传帮带”,皮志勇做到了,无愧于“国网楷模”的称号。(供稿|湖北荆门供电公司 陈会林 黄林 刘聪 李翊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