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家住望京的张鹏一大早出门,呼吸着新鲜空气,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这是他每周末的“幸福时刻”。今年是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现在蓝天越来越多了、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是北京市民们最直观的感受。
这背后是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的持续优化。2018年,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印发《关于落实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实施7项蓝天行动,采取18项举措,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立足大气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充分发挥电网基础平台作用,全面按期完成了目标任务。
能源供给低碳化: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这个冬天,家住河南平顶山市的王广民过得非常惬意。与他“朝夕相处”近10年的永煤热电厂关停了。他不知道的是,替代他家门口以前躲不开的黑煤渣和煤尘的,有一部分是来自1500千米以外的清洁电能。
平顶山永煤热电厂附近是人口密集的生活区。这家电厂每年向天空排放二氧化硫60吨、氮氧化物180吨、烟尘16吨、二氧化碳88万吨。每年供暖季,王广民家都不敢开窗。
7月15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双极低端送电,青海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乘坐“高速专线”抵达河南。这条线路计划今年年底正式投运,这意味着,青海每年可向河南输送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1800万吨,减排烟尘1.4万吨、二氧化碳2960万吨、氮氧化物9.4万吨。
改变不仅发生在河南。现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外受电比例分别超过40%、20%。
2018-2020年,公司经营区域内累计新增装机1.67亿千瓦。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能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在2019年年底已经占全部发电装机的39.5%。这对作为资源配置平台的电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大通道穿越天山南北,直达秀丽皖南,自2019年9月投运后,已累计送电520.1亿千瓦时。
今年8月29日,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张北坝上草原的“风光”沿着它每年向雄安新区输送超过7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针对我国能源禀赋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2018-2020年,公司累计建成投运特高压重点工程20项,其中跨省跨区重点工程8项,公司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2.3亿千瓦。其中,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4交4直”特高压工程,每年向东中部地区送电近4000亿千瓦时,减少东中部地区发电用煤1.5亿吨,降低PM2.5浓度4%-5%。
特高压电网在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公司积极推动火电灵活性改造,加大调峰电源建设。三年间完成河北抚宁、吉林蛟河等10座抽水蓄能电站核准(总容量1148万千瓦),公司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达到30座(总容量4163万千瓦),系统调峰能力和大电网调节能力明显提升。
新能源消纳利用方式更加灵活。今年1-10月,公司经营区域新能源利用率达97.3%。目前,公司已建成国家级北京电力交易平台和27个省级电力交易平台,省间市场实现市场化运营,6家省内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初步构建起清洁能源大范围消纳交易机制。
新能源云的推广应用,建立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新能源开放服务体系,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
能源消费清洁化:不断拓展电能替代的深度和广度
自2018年河北石家庄辛集市旧城镇等报村实施整村“煤改电”以来,村民甄二立冬天再也不用每天给炉子加煤、倒炉灰,家里也不用堆满煤球了。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11月3日,公司全面完成2020年北方15省份10248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任务。
2018-2020年,公司为863万户居民实施“煤改电”,新增电供暖面积6.79亿平方米,2018-2020年两个取暖季累计完成取暖电量249亿千瓦时,预计2020-2021取暖季替代取暖电量207亿千瓦时,累计替代电量456亿千瓦时,替代散烧煤253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54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7万吨,减排氮氧化物68万吨,减排粉尘1240万吨。
得益于“煤改电”等长效、综合治理措施,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心肺之患”的雾霾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今年1-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4.0%,同比上升12.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
张鹏对此深有感触。他从2013年开始跑马拉松,以前,每到冬天,因为雾霾等天气原因,他每周跑4-5天的训练计划有一半完不成。现在,基本上不会因为天气原因影响到他的训练计划。
除了在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地区,在全国更大范围看,清洁取暖蓝了天空、暖了民心:在地域广袤的新疆,风电采暖取代了烧炉子成为新时尚;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青海省玛多县,县城清洁采暖率达100%;在甘肃、重庆的高海拔山区,清洁采暖走进中小学校园,解决了山区孩子的上课、生活取暖问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能源消费领域,电能替代已成为我国防治大气污染、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除了居民采暖,公司还围绕工(农)业生产制造、交通、电力供应与消费、家庭电气化等重点领域,充分挖掘电能替代潜力,着力提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2018-2020年,公司在钢铁、铸造、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积极推广工业电锅炉、电窑炉等技术,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策”替代改造方案,替代燃煤锅炉、冲天炉,累计替代项目2.5万个,完成替代电量1145亿千瓦时。
交通电气化是电能替代的重要领域。多年来,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领域,构建形成覆盖国内171个城市的“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充电网络,建成全国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充换电服务平台——智慧车联网平台,目前已累计接入充电桩103万个,服务480万辆电动汽车出行。
在电气化铁路建设上,2018-2020年,公司建设电铁供电线路7400公里,接入牵引站142座,支撑服务39条电气化铁路安全可靠供电。
在机场,公司积极推广机场桥载设备电能替代项目,省会及计划单列市、重点旅游城市机场的廊桥机位覆盖率超过95%。
视角延伸至航运繁忙的河道,交通电气化、清洁化的实践从陆路拓展到水路。2018-2020年,公司大力推进“两纵一横”岸电工程建设,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码头和水上服务区、长江主要港口码头累计建设岸电设施1495套,基本实现岸电全覆盖,带动社会投资4300余套,累计替代电量54亿千瓦时。
能源服务智能化:大力开拓综合能源服务市场
“楼宇用能优化系统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系统还为我们提供了整体的用能诊断报告,让我们既省钱又省心。”沈阳东软集团后勤部主任贺铁铭说。
该集团的A6号办公楼在今年9月底安装了楼宇用能优化系统,日节能率超过12%,预计每年减少用电量10.87万千瓦时,节约电费支出8.15万元。
电能替代在工业、物流、城市建筑等领域的纵深拓展,衍生出新的服务模式、产品形态,公司也在新的经济生态中探索形成了“供电+能效服务”,致力于促进全社会能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以来,公司围绕综合能效服务、多能供应服务、清洁能源服务和新兴用能服务,在电网节能、建筑供冷供热、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为政府、相关企业等各类用户提供“电为中心、多能互补”的用能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累计实施综合能源项目有1.8万个。
综合能源服务是满足多元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新型能源服务模式,为广大市场主体带来更多智慧体验。在浙江宁波银晨国际园区,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及智控管理可降低客户能耗,业主无须额外投资就能对空调系统进行更换升级;在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新校区,改造后的校园可降低能耗20%以上;在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上了“私人定制”的能源管理系统,每年可为企业园区节省350万元用能成本……
除了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还致力于服务用能侧综合污染治理。
9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环保部门执法人员通过电力大数据在谷里街道荆刘大队找到了两处无证经营的木质家具加工厂。“利用电力大数据技术代替传统人工摸排手段,为环保执法工作带来了新思路,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并实现常态化防控。”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石勇说。
智能化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今年,公司印发《2020年电力大数据应用专项行动方案》,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电力大数据应用,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目前,总部及各省公司实现10余万户污染源企业用电在线监测,公司重点企业污染防治监测平台已经纳入生态环境部“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预计降低生态执法现场核查超7万人次/年,节约相关企业环保设备采购成本超8亿元。
蓝天保卫战的阶段性胜利只是一个新起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明了未来的努力方向。“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国家电网公司将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贡献国网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