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气温回暖,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农田开始春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为了保障春耕春灌用电可靠,巴州供电公司组织了63支春耕春灌保障服务队,重点对巴州288条农业配电线路和7935台农用变压器开展拉网式排查消缺。
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着力补齐电网短板,服务民生用电,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用优质的供电服务为新疆注入发展动力。
可靠电力支撑智慧农业发展
3月15日,喀什供电公司两名员工来到喀什市色满乡墩吾依拉村明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草莓采摘园检查用电设备。
“电气化大棚的湿度、温度、光照调节甚至浇灌都可以通过电气化设备来控制,电很重要,供电公司的专业化服务让我们更省心了。”有着30多年草莓种植经验的种植户曾卫昌对前来服务的供电员工说。合作社的电气化智能大棚投用不久,目前3座大棚里的草莓长势都很好,预计每座大棚产量能有4吨左右。
墩吾依拉村明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当地规模化农业种植基地之一。2021年9月,合作社开始建设电气化智能大棚。当时,喀什供电公司对相关设备实施了增容改造。大棚建成后,该公司员工定期上门服务,义务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和用电注意事项,让合作社用电无忧。
国网新疆电力根据特色农业布局,改造升级农村配网,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增强供电能力,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用电保障。
3月10日,在塔城地区的额敏县玉什哈拉苏镇,塔城供电公司员工配合客户检查供电线路和设备。2021年6月,塔城供电公司在这里建成了机井群控智慧农业用能示范区。
这个示范区实现了农产品全生产周期电气化、自动化管理,尤其是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实现“智能群控、有序用电”。灌溉区电网负荷综合监测、智能调控、负荷预测、智能分析、技术降损等举措,减轻了灌溉高峰期电网运行压力,最大限度满足了灌溉用电需求。
示范区通过电控传感设备开展农田墒情监测,指导农户科学灌溉,平均每亩地可节约灌溉用水30吨。
“以前一个人也就管理二三十亩地,现在一个人可以管理上千亩地,用手机就能控制浇水,还能在手机上看到地里的情况。”机井群控智慧农业用能示范区农户常兴荣说。
国网新疆电力正积极推广“供电+能效服务”。今年,该公司还将构建“源、网、荷”于一体的农业柔性控制场景,以电力赋能乡村振兴。
优质服务提升获得电力水平
“您家入住游客多,电暖器、空调运行稳定吗?”
“您对用电服务满意吗,您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提升?”
3月14日,阿勒泰供电公司营销服务人员走进喀纳斯、禾木景区和景区周边的农家乐,开展供电服务质效走访活动,进一步了解客户用电质量和供电服务品质相关情况。
每年的5月到10月是景区旅游旺季。旅游业的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考验着周边农配网的供电能力。
2021年,阿勒泰供电公司对供电区域内行政村用电情况进行拉网式摸排,“一村一策”制订供电服务方案。同时,该公司配合当地政府升级了多个供电台区,并对景区周边的线路实施电缆入地改造。
同年,国网新疆电力提出15项具体举措,着力补齐电网短板、推进乡村电气化建设。
巴楚南达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13村,处于配网线路末端。为解决该公司的低电压问题,2021年7月,巴楚县供电公司用30天建设了一条8.5千米的10千伏线路。“电足了,我们就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了。”巴楚南达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场负责人热西丹·斯得克说。
充足的电能改变了天山南北农牧民的生活。国网新疆电力持续打造“阳光业扩”服务品牌,精简办电流程,深化“三零”“三省”服务,节约客户办电成本,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今年,新疆电网将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业扩配套、技改大修等工程共2942项,加快实施老旧小区低压配网改造,全力服务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清洁用能服务低碳新生活
在乌鲁木齐某单位的职工厨房里,大厨正在烹饪菜肴,但全程不见火苗,室内温度也没有明显升高。3月14日,该单位完成了厨房电气化改造,每年可节约用能成本约1.5万元。
电气化改造让食堂更绿色、更节能。国网新疆电力根据客户需求制订“全电厨房”设计方案,针对厨房的用电负荷特点提供“供电+能效服务”。同时,该公司还推广食堂“能源托管”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食堂所在台区用能智慧互联、厨房用能精益化管理,促进节能降耗。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国网新疆电力结合实际需求,优化完善智慧车联网平台各项功能。该公司推动智慧车联网平台与新疆电网源网荷储平台互联互通,逐步推动省地两级调度对国家电网运营的充电桩可观、可测、可控。同时,该公司在乌鲁木齐建成了新疆首个车网互动(V2G)充电站,还主动对接各级政府部门,配合11个县出台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为加快建设充电设施,今年,国网新疆电力将配合当地政府出台相关举措,精准对接充电需求,加大城市公共充换电设施、城际快速充电网络建设力度,加快充储换一体化站推广工作。
国网新疆电力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稳妥有序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应用“电能替代+需求响应”“新能源+电能替代”等组合技术手段服务消费侧节能降碳,促进地区低碳发展。(周广科 李易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