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言论观点

国网湖南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明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3-08-24 12:28:18  作者:明煦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明煦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电力是当前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和最清洁的能源。实现“双碳”目标,主战场在能源,主力军乃电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内容和重要载体,是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高质量统筹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1日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出高水平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我省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抢占能源电力工业领域先发优势、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能源支撑。

  立足湖南特点实现转型升级目标

  “十四五”正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攻坚期。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结构中,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占比较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切入口。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湖南坚持高标站位、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立足湖南能源发展的实际,才能突出湖南特色。

  把握我省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先天条件”。在供给侧,湖南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6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在消费侧,湖南产业结构优,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不到全国的80%,绿色转型优势明显。基于这样的基础,以新型电力系统为重要载体,努力实现能源电力工业“弯道超车”,可将转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打造多元供给和协调互济的能源格局。湖南能源虽“含绿量”较高,但一次能源禀赋不足,缺煤无油少气,水力资源基本开发殆尽,新能源资源条件欠佳,处于全国能源末端和电网末端。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瞄准“安全充裕、供需协同”迫切需求,加快打造“多元供给、协调互济”的能源供应新格局,可为破解湖南能源电力历史性难题提供有效方案。

  发挥新能源产业和人才技术“集聚效应”。湖南新能源产业链齐备,电工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抽水蓄能资源丰富,电池储能应用起步早,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的抽蓄项目规模、电化学储能并网规模均排名全国第二。新能源技术沉淀深厚,产业人才充足,科研实力强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以电为中心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绿色经济新增长点。

  构建“1463”新型电力系统框架体系

  统筹能源安全、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型电力系统全环节发力。结合湖南地域特色、地方特点、资源特性和电网特质,可将构建湖南新型电力系统概括为“1463”落地实践框架体系。

  瞄准“一个目标”。即高水平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着力解决湖南能源电力“绿不绿”“强不强”“贵不贵”“够不够”“活不活”五大难题。全面实现“源”的清洁化、“网”的柔性化、“荷”的弹性化、“储”的多元化、“态”的高效化。

  用好“四类抓手”。以“聚”为核心任务,扩大资源池,夯实资源互动新基础;以“柔”为基础底座,增强承载力,打造网架柔性新形态;以“储”为关键环节,提高支撑性,构建调节电源新格局;以“数”为重要手段,激发驱动力,发展数字智慧新生态。

  夯实“六大支撑体系”。电能供应支撑体系方面,积极引入区外电力,夯实常规电源保供基础,加强应急备用能力建设,提升分布式新能源管理水平。建好网架承载支撑体系,优化电网结构,加快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高质量规划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推进输变电工程绿色建造,提升安全运维管理水平。能源消费支撑体系方面,推进用户侧节能提效,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建设多元储能支撑体系,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现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集控化管理,做好储能并网运行。实现数字赋能支撑体系,推动电网数字空间建设应用,建立企业级数据管理和治理模式,构建相关运营机制。加快建设市场机制支撑体系,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和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助力碳管理工作。

  强化“三重创新”。探索源网荷储聚合模式创新。打造分布式光伏、常规中小电源、新型负荷以及储能四类聚合平台。推动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创新。搭建政府搭台、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省级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联合研究中心,聚合科研力量和科研人才,聚焦设备柔性化技术、数字电网、智慧配电网等领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实现示范试点推广应用创新。选择长沙、湘潭、衡阳、永州等地打造一批具有首创性、影响力、带动力的精品示范工程,以长沙综合示范区“三区”“三厅”为代表,打造江岛智慧配电网示范、综合能源服务和节能降碳示范、城市与电网同步建设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打造集科普教育、培训研学、行业交流为一体的基地和窗口。

  主动求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电网作为能源转换利用和输送配置的枢纽平台,重点在电源构成、电网形态、电力市场、技术基础等领域主动实现转变。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重要契机,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供给、降低能源成本,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让电力能源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支撑。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省接入湖南电网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724万千瓦,超过水电成为省内第二大电源。未来新能源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预计2030年、2060年湖南电网新能源装机将分别达到4000万千瓦、1亿千瓦以上,成为电力和电量供应主体。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使得系统调节更加困难,区域性新能源消纳风险增大,制约新能源高效利用。亟须加强网源协调,优化新能源并网全过程管理,支撑集中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分布式新能源合理化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实现“量率协同”发展。

  打造坚强柔性的新型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网发展方式将由以大电网为主,向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融合发展转变。新的网络形态、新的负荷类型、新的业态模式对电网灵活调节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动态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须加快建设分层分区坚强柔性电网,提高其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调节灵活性,建立完善自动感知和主动防御运行控制体系,增强电网“气候弹性”“安全韧性”和“调节柔性”,保障各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建立高效运转的统一电力市场。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形成了覆盖省间省内、多时间尺度和多交易品种的全市场结构体系,市场主体和交易规模呈指数级增长。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电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会带动长期供需形势迎来拐点,极端条件下电力供应保障难度加大,各类调节性、支撑性资源的成本疏导机制尚需健全。亟须加强省内电力市场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有效衔接,促进电力中长期、现货以及辅助服务市场协同运行,推动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保障市场主体充分参与、公平竞争,实现电力资源高效流通和优化配置。

  推进内外结合保障供需平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必须在保障能源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由于新能源具备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征,在传统能源向新的能源类型转型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会面临局部的、短期的电力供应问题。亟须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立足湖南资源禀赋,坚持科学统筹、内外并举,加强支撑电源布局及跨省区输电通道建设,挖掘省内电源潜力,加大外电入湘力度,拓展多尺度灵活调节资源,提升需求响应能力,优化电网调度运行,保障稳定供应。

  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能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通过源源互补、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网储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交互,从而更经济、更高效和更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能力。湖南小水电、分布式光伏等分散式资源丰富,源网荷储聚合互动潜力巨大。亟须以电网为枢纽,应用大云物移智链边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以及储能的精准感知、全局分析、智能决策和协同控制能力,让分散无序资源变得有序可调,精准响应清洁能源消纳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求。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