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奋斗在黄河之畔,也曾拼搏在戈壁荒漠。他用“爱钻研、勤思索”的工作劲头,攻克焊接领域技术难题,长期坚守的电力工程建设一线。他是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市2019年劳动和技能竞赛焊工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员工袁海。
“大家都叫我拼命三郎”
在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华龙一号”核电示范项目上,袁海正在汽机预制组合场区域焊接1只Φ711*20(20cr材质)的大口,核电焊接要求6面防火,相当于在一个封闭的“房子”里进行焊接作业,从早晨6点多开完早班会开始,袁海已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空气中汗味夹杂焊条气味铺陈开来,现场轰隆的打磨声掩盖了一切。
自2月16日起,袁海带领焊接班将抗疫保生产落到实处,开工就成立志愿突击队,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截至7月28日,焊接班完成管道预制焊接357吨,现场安装管道焊接89吨,并配合本体焊接低压缸侧板拼装焊接,总吨位210吨!为现场安装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好的,没问题,一定在您作业前布置好焊机……”除了焊接作业外,协调149台焊机也是袁海工作中的“大部头”,由于现场面积大、作业面广、施工作业点多达60余处,有效协调、合理布置焊机就变成一项繁杂的工作。“有时遇到突发情况,我和兄弟们只得徒手将100多斤的焊机从0米搬至28米层;最难的一次,我们在廊道里,将焊机搬了300多米……”袁海如是说道。
“焊机线是专一的,必须持续充电保证焊条恒温,乱动乱拔焊机线都会影响焊口的质量……”早班会上,袁海给各专业队的焊工交底。截至7月18日,袁海持续71天早晨5点半起床,乘坐6点的班车为各专业队的焊工开早班会,成了核电工地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南征北战十六年
16年的焊接生涯,袁海一路南征北战,从一名大专生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高压焊工、核电焊工,在2018“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中获得手工焊条电弧焊成人组个人单项三等奖等荣誉。
2017年10月,袁海奔赴公司承建的贵州普安电厂2台66万千瓦1号机组,为水压试验做准备,高再的管子(T91材质)是焊接界有名的“硬骨头”,位置狭小,管壁薄、充氩要求高,且有五分之一的位置是焊接盲区,袁海带着5个人的团队,站在58米的脚手架上,对焊接盲区90%以上的区域采用镜面焊的方式,用10天时间完成1900余只焊口,检验合格率高达100%,水压试验一次成功。
“返修合格率高达100%”
核电工地上大家说起袁海,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袁海是焊接班的坐镇法宝,任何疑难杂症,到他那都迎刃而解,他返修焊口合格率高达100%,从未失手过……”焊接队队长张富说起袁海,总是滔滔不绝。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项目安装进度滞后,抗疫复工抢工期成了重头戏。7月6日晚,袁海临危受命返修一个Φ813*15.88(p22材质)的焊口,为第二天管道吊装做准备,因材质的特殊性需要全程预热跟踪,温度高,焊口返修面积长,硬度高难打磨,缺陷位置广,锁定位置难度大,一时间无从下手,“如果返修不过,多次热处理将影响焊缝质量,后果严重”。为确保返修一次成功,袁海在返修前拿射线底片仔细研究,尽量准确锁定缺陷的位置,采用边打磨边发现缺陷方法进行返修并一次成功。“蹲在地上仰着头返修四个多钟头”,袁海说,结束工作已经将近11点了,累得连腰都直不起。
八月的北部湾,骄阳似火,热浪袭人。袁海拎着一把焊枪,穿行在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示范项目上的每一处,用一把焊枪书写着大国工匠的坚毅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