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至6月,在完成大小修工作任务的同时,我和其他同事加班加点开展实操训练,同事们一讨论就到了深夜,但大家都乐此不疲。”
“6月底,我参加了华银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脱产集训,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我提升得很快。”
“7月11日,来到唐山基地后,我们不满足白天一到二次的实操机会,抓住凌晨机位空置的机会,通宵达旦地练习,拼命地追赶。”
8月5日,从集团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颁奖仪式现场传来消息:华银公司代表队表现出色,荣获团体一等奖(团体第二名)。公司控制部电控班技术员杨沫凭借出色稳定的发挥,荣获第4名,被授予“中国大唐技术能手”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火电机组控制系统运转正常关系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司控制部承担着控制系统消缺维护、升级改造等工作重任,该部门“小”到班员,“大”到部门负责人,每个人手上都有“绝活”,部门有多人曾获得集团公司、华银公司专业技能竞赛优异成绩,电控班也不例外。
“我的周围都是榜样,我不敢有丝毫地懈怠,只有努力地向前奔跑。”2012年,杨沫从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一来到电控班就被该班组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刚到电控班,我被安排到高压试验组学习,带我的韦立学师傅是一位现场经验丰富,充满着正能量的前辈,和他一起共事的五年,我从一名电控‘小白’逐渐成长为班组的中坚力量,师傅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影响了我。”
每逢机组大小修,电控班都会根据机组运行状态制定所辖设备的消缺、升级等任务清单,并按照“老带新”的模式,合理安排现场作业人员,这样既能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又能开展现场教学,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有一次,我跟随一位老师傅来到现场消缺,找到故障后,当我正准备拿出图纸对照纠错时,这位师傅就已经三下五除二拆除了回路,开展消缺工作了。我惊讶于师傅的干练,更佩服他心中有图,做事不慌的底气。”杨沫深有感触地说。
从那以后,杨沫跟自己较上了劲,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他人的榜样。一有空闲时间,他就拿着图纸到就地电气屏柜前,一一对照每个回路的元件、设备,心无旁骛地默记电气回路图。2017年,由于班组人员变动,他转到了电控班继电保护组。面对全新的专业领域,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学习热情,“继电保护设备就如人的神经中枢系统,细微而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他从“零”开始,钻研图纸、说明书,为了让工作更高效,他把所有二次回路的编号、走向和用途背得滚瓜烂熟。在日常缺陷处理中,他只需要根据缺陷现象,不需要查看现场图纸,就能快速准确地定位。
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加过三次华银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的杨沫,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万事开头难。“前二次参加竞赛,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毕竟从事继电保护专业工作的时间不长,还有许多有待提升和完善的环节,只有更努力,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杨沫回忆着。
7月,他第三次参加华银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此时他经过了近半年如饥似渴的学习—白天和同事一起在现场完成消缺维护任务,晚上他主动来到培训中心实操室继续无数次的模拟训练,周而复始……最终,杨沫凭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在华银公司选拔赛中脱颖而出。
来到唐山基地,他和队友们将每天的学习时间以分计算。此次竞赛共有集团公司系统25家分子公司的104名选手参赛,实操屏柜有限,演练时间次数不多,考试时长较短,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杨沫没有退缩。白天他们认真准备实操项目,珍惜在实操屏柜上的每分每秒,做好相应的总结分析笔记;晚饭后,杨沫和队友互相抽查电气回路图,查漏补缺;20点至凌晨,养精蓄锐,等待机位空置;凌晨2点到8点,万籁俱静,实操室灯火通明,杨沫和队友们一遍一遍的模拟消缺,就这样通宵达旦地坚持学习了10余天,直到比赛前夕。
备战的日子,十分辛苦。“王志坚和李尚洁两位教练也付出了许多,除了要总结队员每天的练习状态,深夜还要去实操室提前守候,一有空置工位就打电话召集我们过来训练,真的挺不容易的。我们只有拼命学,全力以赴比赛,才对得起所有人的付出。”看着熬红了眼的教练,想想心中树立的奋斗目标,回忆与队友一起走过的这半年,杨沫内心升腾出无限的力量。
“尽最大努力,在赛场上展示自己的实力,”不苟言笑的他沉着冷静地处理着一个又一个“故障”,10分钟内一气呵成写完电气安措,字迹工整,面面俱到;电气屏柜前屏息凝神,冷静思考,果断处理,最终实现了心中那个小小的目标,获得第4名的优异成绩,被授予“中国大唐技术能手”称号,助力华银公司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团体第二名)。
离参加中电联技能竞赛选拔赛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要在集团公司此次技能竞赛获得前10名的优秀选手中再选6名选手代表参赛,要求将更高,标准将更严,“一以贯之的努力,不敢懈怠的人生”,这是杨沫的座右铭,更是他争取更大荣誉的动力。(李莎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