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电替代促进能源转型发展
——访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都在高度关注和推动降碳、节能减排和绿电替代,把可再生能源当作一个产业来推动。”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能源强国首先要做到绿色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绿电替代,加速推动我国能源转型。
1、作为实现碳减排的核心路径之一,去年绿电消费开启新模式,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绿电发展的促进措施。对促进绿电消费方面您带来了什么提案建议?
武钢:绿电消费是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实现“双碳”目标有两个重要手段:一是节能减排,这是最直接的;另外就是绿电替代。但当前绿电消费的碳减排贡献并未体现在碳排放核算中,绿电消费者比如制造业、高载能企业,在使用绿电以后到底减排了多少碳,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标准。
我这次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碳账户体系,在碳账户建立标准和规则设计过程中,纳入绿电扣减碳排放量政策细则,衔接绿电消费和“双碳”达标两大政策体系,实现绿电消费量和降碳贡献计算统一科学管理。建立碳账户体系可为双碳达标提供数据支撑,准确评估降碳量,明确碳减排方式。绿电替代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这一数据支撑作用非常关键。
碳账户机制作为界定碳排放权责的数据化治理工具,现阶段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双碳”工作落地的重大抓手,“打基础,利长远”。绿色电力消费是实现碳减排的核心路径之一,基于碳账户机制的推广,与碳市场管理体系相互衔接,将有效解决企业绿色电力消费的碳减排转化和量化问题,形成全国范围内可监测、可披露、可审核的“绿电+碳管理体系”一盘棋。建议参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地方已有试点经验,推动全国各企事业单位探索开展碳账户体系建设,形成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将碳账户作为考核主体和评估政策效果的基础,根据碳账户减排数据进行政策奖惩和政策调整;推动碳账户标准与企业能源及碳减排系统衔接,增加碳减排可度量性、可操作性;在碳账户建立标准和规则设计过程中,纳入绿色电力扣减碳排放量政策细则,衔接“双碳”和绿色电力消费两大政策体系,实现绿色电力消费和碳减排数据统一科学管理。以金风科技的风机为例,我们风电机组产品生产是按照国际EPD标准评估的,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单位发电量对应二氧化碳排放仅为7.25克/千瓦时,不到火电的1%。通过碳账户统计评估,可以测算出碳达峰的具体时间、实际碳排放量和降碳贡献。因此,我建议应把碳账户体系标准和规则建立起来,同时号召、鼓励更多行业使用绿电。
如果各地政府在建立了碳账户基础之上,能根据国家“双碳”目标要求与现行的碳排放标准,率先在各地开展区域性的碳交易试点,推动绿电使用,这对国家标准的出台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促进。
2、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发布《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乡村振兴有何意义?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推进风电下乡“整县推进”?
武钢: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具备发展风电的条件,通过风电下乡既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收入,又能促进“双碳”目标下农村能源结构转型提速,同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富美乡村的发展之路。去年我就提出了在全国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的提案,“百”就是一百个城市,“千”是一千个园区,“万”就是一万个村庄。
可再生能源下乡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最直接的就是把当地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变现,变成能够推动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另一方面,在太阳能和风电进村落户的同时,可以改善当地末端电网的质量,提高用电效率和电气化水平。既能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还能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
我们应扫清风电下乡可能遇到的非技术障碍,降低投资者负担。建议以县级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分配、统一开发,落实到村,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尽快推动示范先行。
3、为了实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如何去引导风电设备制造商可持续的发展?
武钢: 实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我们龙头企业带头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保障,实现企业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要鼓励更多企业采用以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绿色产业链。比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断提升绿电使用比例,提升产品的回收利用比例,推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一家企业,一个行业,只有持续关注环境、质量、风险防控,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