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东南部,在喜马拉雅山脉末端,雄伟秀丽的南伽巴瓦峰脚下,雅鲁藏布江水浇灌出一朵神秘的“莲花”——墨脱。
5月16日,作为西藏派墨公路最后一个控制性工程的老虎嘴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中国电建成都院全阶段勘测设计的西藏派墨公路实现全线贯通,比原计划工期提前228天,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报道。
派墨公路起点为米林县派镇,终点为墨脱县背崩乡解放大桥,是除现有559国道扎墨公路之外,进出“边境孤岛”墨脱县的第二条公路。
为了“莲花圣地”摆脱“孤岛”历史
墨脱,在藏传佛教经典中被称为“博隅白玛岗”,是“隐秘的莲花”的意思。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神奇景观,山巅是白雪茫茫、冰天雪地,山脚为热带雨林、炎热难耐,可谓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奇特而恶劣的地质环境影响下,交通成为墨脱发展的最大“顽疾”,成为墨脱人民世代梦寐以求的夙愿。过去,进出都要翻越雪山,墨脱因此也被称为“边境孤岛”。2013年扎墨公路建成通车,我国两千多个行政县终于实现了公路“县县通”,莲花秘境也逐渐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
由于扎墨公路需经波密绕行,该段路在雨季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通行经常被中断;在冬季大雪封山,只能单号进、双号出。墨脱出行仍然受到极大制约。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期盼中,派墨公路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被提上日程。
针对墨脱特殊环境与交通现状,中国电建成都院设计的派墨公路,与扎墨公路形成墨脱县对外交通的大环线,可从北部已有公路进入墨脱县城,再从南部的新公路,构建进退兼顾的“双保险”。有效改善西藏林芝至墨脱县交通难题。
如果说,8年前修建的扎墨公路,实现了“孤岛”与外界的“打通”,而派墨公路,真正实现墨脱与外面世界紧紧“联通”。墨脱人民口中“山顶在云端,山脚在河滩,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的出行难问题彻底成为历史。
徒步翻越“鬼门关”做好线路设计
派墨公路全长66.7公里,分两期修建。成都院长期扎根西南深山大川,劈山筑路、遇水搭桥,积累了丰富的地震带建设桥梁、山区道路勘测设计经验。
经过前期踏勘资料显示,区域地震动参数高,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灾害发育,除起点接米林县派镇岗派旅游公路、终点接墨脱线背崩乡背崩至地东公路外,全线基本位于多雄河及白马西路河流域内。路线走向大致由北和南,落差极大。北有多雄拉山阻隔,南有老虎嘴天险,因此,汗密至阿尼桥段人烟稀少,仅有一条供驴友通行的探险驿道。派墨公路历时7年建设,离不开勘测设计者无数次徒步丈量,查明全线滑坡、泥石流、水毁、崩塌等地质病害,设计出一条科学合理的线路,让扎墨公路的“痛点”不再重演。
一路上,山峦叠起,激流密布,在茂密植被的掩映下,连绵延伸出与众不同的宏大视角,有着游人们眼中天堂般的风景,但通往美丽的道路却如同炼狱,艰难险涉,崎岖坎坷,更有海拔4221米的多雄拉山垭口,被称为墨脱徒步线路的“鬼门关”。
其时,为推进多雄拉隧道出口至汗密段的勘测设计工作,成都院组织道路、桥梁、地质及测绘专业人员,在与外界几乎隔绝的艰苦环境中连续工作、徒步勘测了两个月。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多雄拉山垭口常年积雪,气候瞬息多变,经常突然刮风下雨、大雾弥漫甚至下雪,加之高海拔带来的缺氧,给勘测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
为了墨脱人民的期盼早日实现,队员们不顾艰辛,冒着生命危险加快勘测进度。在网络信号隔绝、食品物资匮乏、雨季连绵不休、原始丛林吸血蚂蝗与毒蛇蚊虫瘴气肆虐等极端环境下,勘测设计者秉承成都院勇于担当、敢于吃苦的精神,最终按期圆满地完成任务。
既是“民心路”更是“景观路”“科技路”
派墨公路作为进出墨脱的第二条公路,使林芝市至墨脱县的道路里程由原来经波密县的346公里,缩短为经派镇的180公里,通行时间缩短8小时左右,将有力带动沿线群众增收致富,对加快墨脱经济社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高边防公路通达能力、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著名景观带,派墨公路作为其中有机部分,沿途贯穿高山草甸区、沼泽区,高山针叶林和阔叶林地带。成都院在选线时充分体现环保生态理念,在不增加造价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线形指标,保证道路运营安全,又充分考虑专项环保、水保措施,将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探索出一套“少扰动、少破坏、及时恢复”的生态建设工艺。在公路沿线的派巴沟、多雄河谷重点实施“一廊两点三带”环保提升工程,着力将派墨公路打造成“中国最美生态环保公路”。
与老虎嘴隧道同为派墨公路控制性工程的多雄拉隧道,长4799米,是全国公路行业首座采用TBM掘进的高寒高海拔深埋隧道。隧道穿越多雄拉山垭口,沿线山体雄厚,高程集中在5000米以上,山顶冰雪常年覆盖,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勘探设计难度可想而知。由于受多雄拉山的阻隔,隧道只能从派镇端单向掘进。
多雄拉隧道具有规模大、隧道长、战线长、专业多、技术新等特点,国内外尚无类似双护盾TBM公路隧道的成熟经验。成都院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长驻现场,开展大量设计工作和专题科研工作,探索双护盾TBM施工环境下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借助各类先进专项测试手段,形成了一套整体预报体系,成功预报了不良地质洞段,保证了TBM施工洞段的顺利进行。历时632天掘进,隧道绕洞、主洞相继实现贯通,意味着成都院在高海拔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大直径双护盾TBM开挖隧道的设计取得成功,也为该区域其他重大隧洞工程的实施积淀了技术储备。
派墨公路,这条承载墨脱人民千百年来交通梦的公路,必将引领墨脱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