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历史课本学习“丝绸之路”的故事,脑海里浮现的是茫茫大沙漠里,张骞一行人骑着骆驼,满载着物品一路西行的壮美画面,荒凉又繁荣,艰难又伟大。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我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有幸跟随十一局,作为“一带一路”的巾帼使者,倍感荣幸,深感骄傲。
2021年的5月,我申请跟随项目部“出国锻炼”的请求终于批下来了,喜出望外的同时又陷入深深地担忧。7岁的儿子面临幼升小学一年级,他能适应吗?60岁的父亲身体状况一直不好需要每年住院调养,我不在他身边可以吗?出了国,语言不通、习惯不同,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吗?……
倍感担忧的我,被父亲的一句话点醒:“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北京出现非典疫情,你都说要上前线出一份力,现在为局为国效力的机会不是来了?”父亲的话给了我坚定地力量!是的,相貌平平、学历一般的我从小都有这样的梦想,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由于当时跟着父母出去旅游错过了报名参加抗疫的机会,为此我还和母亲闹了情绪。
2021年7月3日,带着家人的嘱托,带着单位领导的厚望,本着新时代“追梦人”的初心,我踏上了飞往非洲赞比亚的飞机。
二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也是我坐过最长时间的飞机,终于到达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下了飞机,映入眼帘的没有想象中的高楼大厦,而是一排排平房和草地。这里虽不富裕,可是再一看,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热情的非洲人民见人就打招呼,很显然,中非友好关系渗透了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人在囧途,状况百出。在首都稍作休息的第一个晚上,住处停电了,于是我孤独地吃了个“烛光晚餐”。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天下午,载我去项目部的汽车在中途出现了故障,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异国他乡山路上,只有我和一个不认识的赞比亚人在这个坏了的车上,“尴尬”两字完全不能形容的心情,说“恐慌”也不为过。在他的一番电话沟通下,虽然几经波折,我还是按时到达了项目部,开始了我的医疗服务工作。
项目部的工作充实有趣,和同事们的相处更是其乐融融。这次外派驻地是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到项目部第一天,热情的同事们就带我参观了整个项目工程,我被这壮观的水电站项目震撼到了,更为作为中国人能够参与到“一带一路”上中非项目而感到骄傲。
在这里,随处可见的狒狒成了我每天都要见面的朋友。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我和项目部的同事们同吃同住同工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作为医护人员,防疫工作首当其冲,每天要进行常态化的测量体温、消毒消杀工作,空余时间讲一些急救小知识,关心关注同事们的身体健康,及时听诊、问诊、随诊。同时还要关心了解同事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适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以实际行动脚踏实地为我们十一局的中赞友谊工程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中国人,身在异乡,心系祖国,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义不容辞责任。在这里,我用脚步丈量记忆、用目光发现美好、用心灵倾听声音,记录和传递出一批践行“一带一路”建设者的声音。我与非洲人民交朋友,给他们讲“丝绸之路”,给他们讲“一带一路”,给他们讲中国现在的样子,邀请他们到中国做客。
2022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9周年,也将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平凡的一年。水电十一工程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践行者,使命在肩,任重道远。通过在非洲的工作,我也坚信“一带一路”必将发展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文明之路,创新之路,开放之路,
历史回望,2000多年前,从长安出发,西出阳关,连通欧亚,古丝绸之路把东方与西方连接了起来。21世纪的今天,丝绸之路早已超越“凿通西域”的范畴,在更大的空间与跨度上拓展、延伸,在这条路上,有你有我,有爱有友谊,也有共同的繁荣和发展。
工作中的屈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