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地面为基准。
你是否知道,-50米和-280米的实际距离?
你是否见过,-50米和-280米的不同风景?
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想过、是否敢于亲自体验?
——题记
相遇,开启旅途
我是一双鞋,一双幸运与温暖的鞋!幸运,是我有一段长达8年的旅途,且领略过垂直竖井距离地面280余米的地底风光;温暖,是我除了本职的使命外,还是联系亲情与陪伴的纽带。
2011年,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被一名老太太购买并赠予了她的女婿。从此,我有了主人,一个沉稳内敛的年轻小伙,他叫彭健,是一名共产党员,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是中国电建所属水电九局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的测量员。此后8年里,我化身为彭健家人的温暖、亲情、陪伴,同他一起踏遍了祖国的山川峡谷、江河湖畔,在小浪底项目建设过程中洒下辛勤的汗水,留下奋斗的背影。
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是山西大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纵十横”的大水网布局中位于第九横,担负着运城市五县区农业灌溉、工业及城镇生活、生态用水等供水任务,对促进运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设计引水流量20立方米/秒,年引水量2.47亿立方米。
主人所在的施工I、II标是小浪底引黄工程的龙头和心脏,真可谓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工程测量员,他积极服从组织安排,带着我来到了山西小浪底项目,在这里,迎来了我们精彩的“地底之旅”。
相识,共克难关
每年8月,小浪底水库开始下闸蓄水,黄河水位急速上涨。为保证引水隧洞下游施工安全,在黄河水位到达指定高程之前完成施工I标取水口闸门安装任务。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克服地下涌水量大、上下交叉作业、高空作业等恶劣的现场施工环境,于2017年11月23日成功实现取水口闸门下闸,成功挡住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保证了引水隧洞及下游的施工安全。
冲锋在前,反复检测在于“精”。在取水口闸门安装工程中,彭健作为一名工程质检人员,时刻冲锋在前,要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安装完成的部件进行检测,尤其在安装和检查闸门安装轨道时,需要反复下到距地面50多米的门槽底坎位置进行检查,50多米的脚手架,我和他都已记不清来来回回攀爬了多少次,有时甚至一天要来回攀爬两三次。
第一次去检查闸门安装轨道时,他站在孔口往下看,搭满了脚手架,黑洞洞的,一眼望不到底。我清晰的感觉到他内心的忐忑和对未知黑色的恐惧,我以为他会退缩、会放弃,然而并没有,他快速深呼吸一口,默念“我是党员”,压下心底的恐惧,顺着脚手架一步步往下爬,我听到他砰砰砰的心跳,握紧的手背轻轻的颤抖,每一步落脚平稳中带着微颤。到达底部时,他的手脚都已经发麻了,短短休息几分钟后,便开始借助手电筒光进行检测工作。
向下是勇气和智慧,负责是态度和当担。每次检测完成后,他都会和工人进行交流,哪里需要整改,哪个环节要重点控制,如何确保一次性通过检测,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等。这么深的井,大家爬着都累,一次性通过检测,大家都能够少来回爬几次。
相知,挑战280米
11月的山西,天气寒冷,由于现场压力钢管制作厂房已不具备生产条件,为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项目决定将施工力量转移到地下隧洞进行压力钢管安装。
该隧洞作为彼时亚洲第一高泵站压力钢管竖井段安装工程,由于竖井洞内光线差,洞内直径小,多处有开挖欠缺现象,要从280多米的高空往洞内进行吊装。为了顺利测量到准确数据,为吊装工作提供基础,需要人工摸清洞内实际障碍物信息及位置。我和彭健的“地底之旅”迎来新的挑战。
面对280余米深的竖井,他紧绷的身体和微微颤抖的双腿暴露了内心的恐惧与紧张,虽然我们已经并肩作战在50多米的垂直竖地底来回了无数次,但挑战这么深的高度,我也有些没了信心。然而,事实再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让我对他的敬佩、对共产党员攻坚克难的精神有了更深的领会。只见他快速深呼吸一口,如平常一样默念了三遍“我是党员”后,拿着手电筒、对讲机从容地走进了施工吊笼。
随着每一声指令的发出,吊笼不断的下降和停止,他飞快的记录着洞内会影响钢管吊装的障碍物位置高度和可能发生坠落物的信息,为后期清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虽然本次下井仅用时半个小时到达底部,但亲身体验一路惊心动魄心路历程不亚于一个世纪。
由于前期基础工作扎实,基础数据准确,竖井段压力钢管安装工作推进顺利,更是一次性完成难度最大的首节钢管吊装,为后续吊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离,点滴化梦
第一节钢管高度达282.4米,重量达到18吨,仅吊装就耗时1个多小时。经过多次成功完成安装和对钢管运行过程中有碰撞部位高度位置进行记录后,最终于2018年9月顺利完成了亚洲第一高泵站压力钢管竖井段安装作业。
有人曾问彭健,面对那么高的竖井,别人都不敢你却毫不退缩,当时是怎么想的。没有华丽的言辞,不要矫作的修饰,他铿锵有力的又朴实的回答时时还在我耳边回响“怎么不怕,那么高谁都会怕,也苦也很累。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合格的质检人员,职责所在,要遵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要为工程质量负责,必须克服一切恐惧心理完成自己本职工作。”这就是我并肩作战8年的好伙伴,经过8年的奋斗和努力,此时,他已经中国电建水电九局的是一名工程师了。
那年夏天,彭健调离山西小浪底项目,又一次跨越千山万水,即将奔赴雪域高原,开始续写壮丽援藏新篇章。尽管此时我已经垂垂老矣,浑身上下布满了擦拭不掉的污渍,但临行前,他再一次轻轻的擦拭我身上的灰尘与泥土后,将我留在了山西,让我继续在这片我们曾共同挥洒汗水和青春的地方静静的看着,等待着,等待着……亲眼见证小浪底引黄工程全面建设完成。
从始至终,我一直都明白,自己是一双鞋,一双幸运与温暖的鞋。
彭健在井底开展探伤检测工作
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一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