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下喉部及双联低加模块整体尺寸大于吊装口尺寸,这种半地下结构斜穿吊装,角度一旦偏差,对设备本体将造成极大的损伤。”在位于山东荣成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司凯平仔细地研究手中的图纸,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是电建核电公司“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更让他引以为傲的是,他是“大国重器”缔造者中的一员。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安装工作一经接手,困难便不断向司凯平和项目团队袭来。在半地下式的狭小空间内安装2600余吨的“大家伙”,对于业界而言尚属首例。尤其是设备模块与建筑物间最小间距仅为11.4厘米,如何实现吊装与角度的完美契合,是“电建铁军”首先必须解决的难题。
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司凯平决定借助先进的BIM数字化模拟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功能并结合时间维度、虚拟施工过程,以求达到精准控制吊装角度的要求。
难忘设计制图时的挑灯夜战,难忘论证方案时的再三推翻,更难忘完成任务时的阵阵欢呼。最终,经过大量现场数据采集和反复模拟实验,电建核电公司项目团队成功研发出了能够解决狭小空间环境下超大荷载、超大尺寸设备安装方法。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积累更多经验,多为公司迈向‘高、精、尖’出一份力。”司凯平在项目经验总结会上侃侃而谈。如今,年轻的他在同事眼中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了。《核电机组超大体积三联体凝汽器安装技术研究应用》依托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较常规凝汽器施工方法缩短工期约60天左右,凝汽器整体安装质量和精度均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现场施工的安全风险,填补了我国CAP1400核电机组凝汽器安装技术的空白,也为后续同类型机组凝汽器的安装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培养团队技术经济的概念,加强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电建核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法书对企业推动科技发展工作寄予厚望。作为中国电建唯一一家核电建设专业化公司,该公司将肩负起央企责任,以国和一号、浙江三澳、广东太平岭、辽宁徐大堡等在建核电工程项目为发展平台,全力打造企业尖端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完善自有核电人才储备,积极提升核电品牌影响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