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新春走基层】南欧江畔“追光人”,以坚守诠释电建担当

电建海投公司发布时间:2025-02-10 14:14:07

  在老挝北部连绵起伏的南欧江畔,中国电建运营的水电站群正持续不断地提供清洁能源。其中,南欧江六级水电站站长陈晓辉长期驻守在海外一线。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他再次选择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守在电站。他领导着中老运维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筹备机组大修。与此同时,远在四川老家的妻子正独自面对孕晚期的挑战。当新春的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这位“一带一路”建设者的身影,与轰鸣的机组和奔腾的江水一起,共同谱写着关于责任与奉献的篇章。

  春节前夕的抉择:安全至关重要

  腊月二十五的六级站厂房内,40摄氏度的高温夹杂着潮湿的空气迎面扑来。中控室内,陈晓辉紧盯着屏幕上的机组调速器运行数据曲线,1号机组调速器偶尔出现的异常波动,如同悬在心头的一根刺。“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发电效率,还可能危及整台机组的安全运行。”他摘下沾满油污的安全帽,汗水沿着安全背带滑落。

  此时距离春节仅剩三天,一些同事已经开始踏上回国团圆的旅程。然而,陈晓辉召集技术骨干召开紧急会议,面对中老员工混合编组的团队,他用流利的中文和老挝语配合手势表达:“我们必须在春节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会议室内,中老两国的技术工程师不停地查阅图纸,反复推演和模拟故障点,不同语言的讨论声在机组运行的嗡鸣声中此起彼伏。

  技术攻坚现场:中老运维团队72小时冲刺

  在检修车间内,陈晓辉蜷缩在调速器主配压控制柜旁,左手举着强光手电,右手用内六角扳手逐个紧固连接螺栓。老挝籍维护员本马举着故障记录本,用中文大声报告压力波动数值:“陈站长,油压从5.9兆帕降到5.6了!”

  “启动备用油泵!检查主配动作情况!”陈晓辉的声音穿透机器的轰鸣。汗水浸透的工装紧贴在背上,安全鞋里几乎可以倒出水来。连续三天,中老团队轮番上阵,当显示屏上的运行数据终于恢复平稳时,办公桌上摆着的一箱盒饭早已凉透,但二十多双手拍出的掌声让车间充满了暖意。

  江水与月光:铁汉柔情的深夜独白

  深夜2点,在摆满图纸和前期检修资料的营区宿舍房间,陈晓辉轻抚手机屏幕上妻子的孕肚彩超照片。微信对话框里躺着一条未发送的信息:“媳妇儿,今天我们的‘小灯泡’踢你了吗?”光标在录音键上闪烁许久,最终变成一行文字:“设备故障已排除,不用担心。”

  窗外,南欧江在月光下静静流淌,对岸村寨的点点灯火让他想起四川德阳老家的万家灯火。妻子孕晚期独自产检的画面、父母电话里小心翼翼地询问、家庭群里热闹的年夜饭视频……这些画面在无数个深夜涌上心头。“说不愧疚是假的,但这里有30多名中老员工,背后是百万老挝家庭的用电安全。”他在工作日记中写道:“等孩子出生,我要告诉他,爸爸守护的光明,也照亮过湄公河畔的夜晚。”

  “我们建设的不仅是水电站,更是中老命运共同体的‘蓄电池’。”陈晓辉望着输电铁塔伸向远方并消失在山峦晚霞中,他知道,当这些电能点亮琅勃拉邦的街市、驱动远在万象的新能源车轮时,那跨越山海的电流里,也奔腾着无数像他这样的建设者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在南欧江奔腾不息的涛声中,在电建人沾满油污的工作日志上,在跨国婚姻家庭深夜发送的语音消息中,“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叙事被具象为一个个带着体温的故事。这些坚守海外的建设者,用青春浇筑基础设施的钢筋铁骨,用担当编织文明互鉴的情感纽带,更用奉献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他们不仅是光明的传递者,更是这个时代最动人的注脚。(张毅)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