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部署,向海、陆、空3个维度“立体化”推进电能替代,让天津海更清、陆更绿、天更蓝。从国网天津电力获悉,天津2020年将实现替代电量35亿千瓦时。
构建新业态 “海港”更环保
4月8日,随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在天津港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现场,挖掘机和施工车辆轰鸣作响,往来不断。当天,宁夏道110千伏变电站也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这座变电站投产后,将为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提供电力支撑。
国网天津电力深挖电能替代潜力,与天津港集团围绕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深入合作,向天津港提供综合能源供应、岸电设施建设、电动作业车辆充电设施建设、分布式光伏和风力发电及节能服务,支撑港口全自动化装卸码头、智慧能源楼宇等综合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共同打造绿色港口。
“以往船舶停靠码头后还需要燃油维持运转,噪音大、灰尘多,污染空气质量。”正在查看港口岸电配电设施运行情况的“时代楷模”“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国网天津滨海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回忆起从前的天津港深有感触。“现在这已成为历史,港口岸电让码头更安静,空气更清新,港口成为迎接远方来客温馨的‘港湾’。”
目前,天津港12个码头、26个泊位的港口岸电设施改造已全部完成,全年可替代岸电总容量31850千伏安。从经济角度看,船舶使用岸电后每艘船每天使用电量约300千瓦时,相较燃油发电运营成本可以节省约1000元。从环境角度看,一艘3000吨级船舶靠泊期间每天使用燃油产生的污染量,相当于100辆家用轿车每天上下班排放的污染量,港口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吨。
为满足建设绿色港口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国网天津电力计划建设投产2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还将在“十四五”期间再新建一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今年是“1001工程”的决胜之年,国网天津电力将全面完成1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力加快推进电网基建工程建设,确保中央部署的重大项目100%按期完成。
推进新基建 “陆港”更便捷
“‘米立方’充电站本体建设工程现已基本完成,将来可供65台新能源公交汽车同时充电。”4月2日,在天津市充电桩建设首批复工项目——津南区“米立方”公交充电站项目施工现场,国网(天津)综合能源公司“米立方”充电站建设项目负责人张智达介绍。
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天津地区新能源汽车日充电量达到35.5万千瓦时,相比2018年、2017年分别提升73%、145%,呈快速增长趋势。天津市计划今年新建公交专用充电站40座,新建高速服务区充电站12座,同时在全市100个社区新建充电桩800个。
按照天津市政府部署,国网天津电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突出“新基建”中“新”这个特点,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打通“车、桩、网”数据接口,构建新能源汽车生态服务圈。主要包括推广“有序充电”,实现电网负荷削峰填谷。开展“即插即充”,实现“无感充电”。依托国网车联网平台构建充电服务“一张网”等新举措,更好优化客户充电体验。
为了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陆地港口”这一市场,国网天津电力已在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充、换电站854座、充电桩7216台。在中心市区、环市四区和滨海新区的建成区,构建起平均服务半径为“0.9、3、5公里”的充电设施服务圈。截至目前,国网天津电力各类充电桩累计完成充电总量3.39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25.2万吨。
布局新能源 “空港”更美丽
3月20日,在民航局正式批复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一个月后,一场对接新机场综合能源规划的视频交流会在国网天津城东公司召开。国网天津电力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敏锐地“捕捉”到了新机场建设的“能源机遇”,并达成 “共建智慧能源体系,打造绿色机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绿色机场建设贯穿机场全生命周期。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定位为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的区域枢纽机场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90%的能耗来源于航空燃油,10%的能耗来源于机场能耗,并主要集中在地面车辆、灯光照明、空调和暖通系统等设备消耗。为此国网天津电力提出“1+2+3+N”规划建设思路。以智能配电网为基础,建设1个综合能源智慧管控平台、2种循环利用系统、3套典型智慧应用场景和N个含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站。
据了解,综合能源智慧管控平台涵盖6个子平台、具备10项功能,通过集照明、空调末端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高达40%的节能效果。通过采用污水源热泵耦合水蓄能系统能为新机场T3航站楼40万平方米用能面积节省运行费用30%,满足冷热电等多能需求。同时,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还计划推动机场APU电能替代及陆侧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仅10部新能源汽车较燃油车全年可减排一氧化碳435公斤、碳氢化合物350公斤、氮氧化合物72公斤,大大减少了摆渡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助推新航站楼成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