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最理想的状态是一半在书房,一半在路上。我不曾拥有一间书房,更不可能随时远行,却很乐意拥有一个“心理单间”。
打造“心理单间”,是一件辛苦而又快乐的事。那一砖一瓦,也就是每一册书,都是我从不同的旧书店精心淘来的。旧书不同于二手书,“旧”含有古旧孤寂、可遇不可求的曼妙意味。淘旧书,我相信缘分。一册旧书静静地躺在旧书店的书架上,或者被摆在地摊上,如果没有淘书人的青睐,它可能永远只能待在角落。而我也许会一见倾心——小心翼翼地捧起它,翻阅封面、封底,欣赏扉页、插页,浏览出版信息,于是下决心倾囊相购,即使被卖书人或轻或重“敲竹杠”也心甘情愿。
我会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与琐事之后,开始泡在“心理单间”享受夜读旧书的乐趣,时不时总会有人闯进来做客,不是书籍的作者,就是书中的人物。我喜欢读钱钟书、孙犁、汪曾祺、王世襄先生的散文与小说。他们笔下的文字总是那么文质彬彬、轻松亲切、耐人寻味。读他们的书,就是与他们进行心灵交流。我一方面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前人”,从他们的文字中反观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发现陶冶自己,建立起自我的精神柱石。
与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我在“心理单间”里,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翻书。一提“读书”,让人觉得非得正襟危坐不可,容不得半点轻松。“翻书”则不同,带有一种可进可退的随意,没有非从书中索求宝物的功利心。
现在正是春天,桃红柳绿,燕筑堂前,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我们赞美春的宝贵,歌颂春的创造力,自然也会想到“至乐无如读书”。读书,能够给我们带来春天般充满生命力的快乐,这是一种智慧之乐,也是一种和美之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