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革命老区,众多的红色景点如同一颗颗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曾去过许多革命旧址,祭奠和缅怀革命先烈,唯独鹞落坪这片英雄的土地不曾去过,直到前段时间我终于有机会与友人一起来到了这里。
鹞落坪,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包家乡,是红二十八军和皖西特委机关驻地。当年,红军依托鹞落坪的有利地形,坚持开展敌后游击斗争,让红旗在大别山区高高飘扬。
仲春,大地芳菲,大别山万木葱茏,山花烂漫。火红的杜鹃,或连片绽放,或独枝傲立。“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那荡气回肠的旋律,一次次撞开记忆的大门。一个烟雨迷蒙的午后,我与友人相约,走进鹞落坪。
鹞落坪,从名字可以想象,这里曾是鹞鹰栖息的地方,正所谓“坪名鹞落实堪倾,引得飞鸟驻足停”。又或是海拔1700多米的多枝尖(大别山的主峰之一)雄峰突兀,一尖、二尖、三尖,尖尖耸立,群峰连绵,似山巅之上的鹞鹰欲展翅翱翔,故而得名——鹞落坪。
岳西籍作家储劲松这样描述鹞落坪:“此地多白云,多芝草,多珍兽,多异禽,多螽斯豆娘金铃子,多若木扶桑,多肥遁之思林壑之致,人情美好如斯,民风朴野如斯,早晚雾气迷蒙山气沉着,疑是王乔赤松子之家,疑是倪瓒黄公望之画。”又说,“庄子云,凤凰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凤凰非凡鸟也。鹞鹰也非凡鸟,非仙山不飞,非长天不击,非蓬莱之陬不栖。”
沿盘山公路进山,道路曲曲折折,险要处悬崖陡峭,令人生畏。路旁一块巨石上镌刻着“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九个朱红大字,熠熠生辉。凭直觉,鹞落坪到了。果然,拐进一条村道,能看到一座正在修建中的吊桥,脚手架还未拆去,桥后是土坯黑瓦的老式农舍,门头上高悬着“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牌匾,山墙上写有“红军是穷人的救星”几个遒劲大字,浓郁的红色气息浸染了鹞落坪。
驻足环视,雨中的鹞落坪,群峰逶迤,绿树浓荫,雾气升腾,又有溪流潺潺之声不绝于耳。
当年,红军凭借多枝尖山高林深、易守难攻的优势,加之与山区百姓鱼水情深,以鹞落坪为中心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二十八军以不足2000人的兵力,转战鄂豫皖三省45个县,与敌发生大小战斗243次,牵制敌正规军最多时达68个团约17万人,歼敌18个营又15个连和大量反动民团武装,有力支援了红军主力长征。在南方三年游击斗争中,鄂豫皖地区是保存革命力量最多的游击区之一。
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聂家老屋,有十多个开间,中间有过道,一字排开。正中间是正厅,两边是厢房,当时分别用作红军会议室、红军修械所、红军治疗室、红军山林医院、柴火房……成为红军指挥对敌斗争、救治伤员、修理枪械、供给物资的重要场所。老屋西侧有一棵已有3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见证了当年红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红二十八军展陈馆在老屋正对面,背后便是巍峨挺立的多枝尖。一侧高耸的纪念碑上书有“向牺牲在大别山区的烈士们致敬”。
在已修葺一新的展陈馆内,一件件红色文物、一幅幅珍贵图片、一段段文字记述,带人们走进那段峥嵘岁月,重温红军英勇斗争的光荣历史。
1994年4月,鹞落坪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濒危物种得到保护。在这片被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都支杜鹃,一个诗意的名字,其时开得正艳。它们生长在高海拔的多枝尖山顶,被植物学家发现并以都支尖(多枝尖原名都支尖)命名。
如今,鹞落坪二十八军军政旧址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进山探幽,寻访红军足迹的人日渐增多。鹞落坪村依托红色文化景观和清新的自然山水这“一红一绿”资源富矿,发展乡村旅游,办起农家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