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政策

科技部:未来将布局清洁能源、氢能技术

中国电力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7-31 09:44:05

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发布会。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大提升,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关键技术领域,也就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领域,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指出,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展望未来,高新技术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将来的清洁能源技术、氢能技术,都是科技部面向未来可能要布局的一些技术。

记者:刚才王部长特别提到了基础研究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我们都知道,基础研究决定着国家创新的底蕴和后劲。请问,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如何?强化基础研究下一步还有什么考虑和部署?谢谢。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这一点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8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像刚才志刚部长提到的,2019年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着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等紧迫需要,强化了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任务系统部署。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大幅提升。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在学科发展方面呈现了良好态势。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我们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引次数进入世界前两位。

第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达到39.2万人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不断增长,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二。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的科学家屡获国际各种重要科技奖项,比如“克利夫兰奖”“庞蒂科夫奖”等等,在量子通信、物理学等重要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第三,我国的科研基地与条件平台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持续推进建设了五百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了十三个国家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优化调整形成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些科研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们国家科学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也看到,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一些大科学装置都投入了使用。

第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量子信息、纳米科学、催化科学、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关键技术领域,也就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领域,我们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面向未来,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强化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一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为科学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要强化需求牵引和应用带动,注重凝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引导更多的科学家开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政府层面,完善布局、深化改革,加强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倾斜支持,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支持薄弱学科和冷门学科。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的评价和管理方式,营造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鼓励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谢谢。

记者:提到科技,大家都会联想到卫星上天、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术,感觉离群众的生活比较远。请问高新技术在支撑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谢谢。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非常感谢您这个问题,让我有机会说一说。其实科技就在我们大家身边,它绝对不是象牙塔里的东西,百姓的生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技。比如说行,现在大家都在绿色高效出行,近距离的路程我们怕路上堵,骑个共享单车,APP一扫,马上就知道附近哪有,有几辆,都能扫出来。停车的时候有一个区域,停在这儿能锁上,停在别的地方锁不上,这既方便了老百姓也规范了停车秩序。这背后是通信、导航等高新技术的支撑带来的便利。

再比如,现在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大家前几年还想到“里程焦虑”问题,汽车平均100公里左右就要充电,充电时间很长,现在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00至500公里,甚至更高。这背后也是科技支撑。我们电池技术进步非常显著,在提高里程的情况下,安全性没有降低,还在不断提高。过去五年,电池比能量提高了20%,成本下降了20%。

乘坐高铁已经成为出行常态,从北京到上海4个多小时就到了,“朝发夕还”,这背后其实有着大量科技人员的心血。高铁的头型都是通过空气动力学计算出来的,在攻克高铁关键技术方面,有中车集团、中科院、高校等大兵团在作战,背后还有像大功率的牵引系统,都是在用技术支撑着我们老百姓的便利。

另外,大家生活里,比如移动支付、人脸识别,这些东西老百姓每天都碰到,这背后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在发挥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大家现在网购很方便,上班回到家缺什么东西,通过网购很快就送到了,这些都包括了很多科技。

再说科技发展。比如我们的数据、算法、算力都在支撑现在的日常生活。我国的算力发展很快,大家都知道天气预报,我们早上看下不下雨,或者后天、大后天,一个礼拜之后怎么样,现在都精确到小时,区域范围可以精确到公里范围,这背后都是通过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来支撑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

举这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科技就在我们身边。而科技的每一份进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长期的奋斗,不光是这五年,甚至有的技术,像高铁需要几个五年持续累积,才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展望未来,我们的高新技术还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自动驾驶技术,比如将来的清洁能源技术,氢能技术,这都是科技部面向未来可能要布局的一些技术。谢谢,我就简单回答这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