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新闻

呼和浩特市发布新能源投资调研报告:政策扶持体系不健全,产业链结构不合理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3-07-31 11:13:51

7月25日,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发布《呼和浩特市新能源产业投资调研报告》称,为加快优化调整全市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近期,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就全市在库重点新能源产业项目展开调研。主要从投资进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情况、未来市场预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报告》表示,政府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大力支持。目前全市新能源产业政策扶持体系还不够健全,问卷数据显示,54.8%的企业认为新能源产业政策推动有待重视,58.1%的企业认为新能源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结构不合理,38.7%的企业认为政府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结合现场调研结果,部分已开工新能源产业项目《施工许可证》迟迟不予办结、招商引资项目约定的落地费和用地补贴兑现周期长,以及接入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困难等,综合说明目前全市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产业布局不够集中,营商环境有待完善。

另外,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使得储能问题成为未来一个必选方向,但目前全市储能建设相对落后,成本、技术、安全性等不确定因素较多,难以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施配套建设运行,形成安全、稳定的新能源电力消纳、存储模式难度较大。未来如何有效地储存和利用新能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调研报告》,企业诉求及相关部门建议,(一)进一步完善政府关于新能源发展规划。从战略全局统筹,长远科学的规划新能源发展,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一要解决电源与电网同步配套问题,保证项目有效益,送得出;二要处理好新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高效统筹利用的关系,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鼓励发展分布式、就地消纳的新能源模式;三要因地因网制宜,注重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不宜远距离输送,也无法就地消纳的,应暂缓发展,避免浪费。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新能源发展关键在核心技术,不在装机容量。目前,新能源的许多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政府要完善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体制,大力推动基础科研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新能源研发专项基金,鼓励各级财政贴息支持新能源研发;同时要遵循市场机制,吸引社会各类资金参与技术研发,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发挥风险投资基金等的作用,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进一步创新新能源产业融资政策。目前,限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就是资金,新能源项目投资巨大,且回收期长,这不仅使企业承担较大风险,融资机构也会承担一定风险,影响了金融机构对新能源融资的积极性。建议政府和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绿色融资机制,例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引导资本流向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引入风险投资,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更多的风险资本支持。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可以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市场机会,从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次《调研报告》还表示,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要求,要积极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应用,广泛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实施新能源倍增、灵活电网、控煤减碳、源网荷储等工程,呼和浩特市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实施细则》、《呼和浩特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呼和浩特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等,大力鼓励风电、光伏产业项目创新发展、统筹煤电高质量发展和保供调峰、组织新能源开发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等。

根据2022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35亿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年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左右,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做出贡献。

《规划》要求,抢抓新能源跨越发展有利契机,推动自治区能源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着力打造风能、光伏产业集群,扶持培育氢能、储能产业集群,形成技术先进、竞争力强、规模体量大的风光氢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在着力打造风能产业集群上,《规划》表示,聚焦风电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国内产业链汇集,在呼和浩特市构建自主化技术联合创新中心,通过创新链带动供应链。

详情见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成为全球人类共同的目标。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污染少、可再生等优势,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改善能源结构,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优化调整全市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近期,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就全市在库重点新能源产业项目展开调研。调研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问卷共计收回35份问卷,开展2场面对面座谈会,参会企业6家,涉及11个重点新能源产业项目。主要从投资进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情况、未来市场预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新能源项目投资进展

新能源产业是指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电力、燃料等形式供给社会使用。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和核能等清洁资源。上半年,全市上报投资的在统重点新能源产业项目76个,本年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28.8%,同比增长15.9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8.8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贡献突出。在新能源产业中,新能源制造业投资占比为33.8%,热力生产和供应投资占比为40.8%,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投资占比分别为17.1%、4.1%、0.5%,电力供应(新能源配套电网)占比为3.6%。可以看出,上半年新能源产业投资上游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下游产业热力供应投资较多,如硅材料、锂电池制造,以及供热类项目等。从问卷调查及座谈了解的情况看,投资过半的新能源项目达60%,已完工或处于收尾阶段的项目达40%,目前部分重点风力发电项目已分期投产或投资已接近尾声,部分重点制造业、供热类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二、未来三年投资倾向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要积极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应用,广泛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实施新能源倍增、灵活电网、控煤减碳、源网荷储等工程,呼和浩特市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实施细则》、《呼和浩特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呼和浩特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等,大力鼓励风电、光伏产业项目创新发展、统筹煤电高质量发展和保供调峰、组织新能源开发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等。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全市新能源产业投资市场活跃,近60%的企业认为新能源投资回报高于其他行业,80.6%的企业认为新能源的社会接受度和公众认可度较高。未来三年新能源投资方向方面,45.2%的企业选择风能,32.3%企业选择太阳能,29.0%企业选择储能,22.6%的企业选择氢能,综合说明风能、太阳能是未来三年全市主要的新能源投资方向。储能目前在全市风电行业已有应用,但因技术、成本和安全等因素,应用不够广泛。氢能因目前配套产业市场有限,全市相关投资项目较少,属于未来潜在投资方向。

三、资金到位情况

有效供给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新能源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从开工建设到生产运营都需要大量资金,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问卷数据显示,目前77.4%的新能源企业资金保持充裕,半成以上企业新能源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投资50%以上。结合上半年统计数据,全市新能源产业项目到位资金是完成投资的1.1倍,资金供给充足。其中,制造业、江南足球意甲直播 到位资金是完成投资的1.0倍以上,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风力发电业到位资金均为完成投资的近90%左右。从资金来源看,83.9%新能源项目投资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11.2%的企业以自筹为主,说明银行贷款是目前全市新能源产业主要的融资方式,也反映出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关注度较高、支持力度较大。

四、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技术开发不成熟

新能源产业发展对高精尖技术依存度较高,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收集、转化和储存技术,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自适应调整产品应用模式,实现较高的生产率等创新型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都面临着不小的难题。

(二)投入成本压力大

新能源产业投资规模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建设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企业成本压力较大,包括用地成本、设备成本、技术成本等。调研了解,传统火电厂配套新能源发电首先面临的就是用地压力;其次是需要购进大量新能源设备,且技术研发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风险也高,与原火电模式相比,一次性投入成本压力增加。加之新能源发电投资回收期较长,如太阳能发电投资回收期为5-10年,风能发电为8-13年。尽管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但这些投入仍然不够,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仍然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三)政策支持不健全

政府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大力支持。目前全市新能源产业政策扶持体系还不够健全,问卷数据显示,54.8%的企业认为新能源产业政策推动有待重视,58.1%的企业认为新能源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结构不合理,38.7%的企业认为政府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结合现场调研结果,部分已开工新能源产业项目《施工许可证》迟迟不予办结、招商引资项目约定的落地费和用地补贴兑现周期长,以及接入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困难等,综合说明目前全市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产业布局不够集中,营商环境有待完善。

(四)储能建设落后

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使得储能问题成为未来一个必选方向,但目前全市储能建设相对落后,成本、技术、安全性等不确定因素较多,难以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施配套建设运行,形成安全、稳定的新能源电力消纳、存储模式难度较大。未来如何有效地储存和利用新能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企业诉求及相关部门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关于新能源发展规划

从战略全局统筹,长远科学的规划新能源发展,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一要解决电源与电网同步配套问题,保证项目有效益,送得出;二要处理好新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高效统筹利用的关系,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鼓励发展分布式、就地消纳的新能源模式;三要因地因网制宜,注重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不宜远距离输送,也无法就地消纳的,应暂缓发展,避免浪费。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新能源发展关键在核心技术,不在装机容量。目前,新能源的许多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政府要完善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体制,大力推动基础科研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新能源研发专项基金,鼓励各级财政贴息支持新能源研发;同时要遵循市场机制,吸引社会各类资金参与技术研发,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发挥风险投资基金等的作用,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进一步创新新能源产业融资政策

目前,限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就是资金,新能源项目投资巨大,且回收期长,这不仅使企业承担较大风险,融资机构也会承担一定风险,影响了金融机构对新能源融资的积极性。建议政府和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绿色融资机制,例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引导资本流向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引入风险投资,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更多的风险资本支持。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可以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市场机会,从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