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行业要闻

国家发改委:确保能源资源安全 加快推进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建设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2-11-15 17:29:12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其中提到,近年来,全球能源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乌克兰危机加速全球能源格局调整,能源地缘博弈等风险不断加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应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更好统筹能源资源发展和安全、开发和保护、当前和长远、发展与减排,系统提升能源资源安全和保障水平,才能更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能源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2021年平均煤矿的单井规模比2012年提高1倍以上,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超80%。电力生产能力快速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达23.8亿千瓦,比2012年翻了一倍,年均增速8.4%。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加强跨省区能源优化配置,支撑可再生能源加速规模化发展和高比例灵活消纳。因地制宜发展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城市和用户电力供应保障,强化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

原文如下:

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深刻理解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充分彰显了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战略把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安全保障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下,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个别品种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难以扭转,粮食安全基础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从中长期看,一方面,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粮食生产受水土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紧,在较高基数上实现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总体上仍将是紧平衡状态。

当前,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粮价大幅波动,要在一个更加动荡的世界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才能更好应对国际风云变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基础。

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能源安全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煤电油气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

近年来,全球能源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乌克兰危机加速全球能源格局调整,能源地缘博弈等风险不断加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应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更好统筹能源资源发展和安全、开发和保护、当前和长远、发展与减排,系统提升能源资源安全和保障水平,才能更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必须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总量达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不断巩固,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

同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仍然存在不少风险挑战。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才能筑牢经济安全基础,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新时代十年我国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目标、发展要求的深刻变化,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维护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效显著。

粮食安全持续巩固。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达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加强。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农田灌溉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54%。开展核心种源技术攻关,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粮食生产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95万多个,带动小农户超7800万户。粮食宏观调控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近两年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累计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600亿元。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和配送中心布局更加优化,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

能源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2021年平均煤矿的单井规模比2012年提高1倍以上,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超80%。电力生产能力快速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达23.8亿千瓦,比2012年翻了一倍,年均增速8.4%。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全国原油产量1.99亿吨,十年间持续保持在2亿吨左右;2021年天然气产量2075.8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近1000亿立方米。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煤炭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浩吉、瓦日等铁路建成运营,“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有序推进,电力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21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84.3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达到49.4亿千伏安,分别是2012年的1.7倍和2.2倍。油气管网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截至2021年底全国油气管道里程达18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了1倍。

能源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储煤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煤炭应急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明显改善,系统调峰能力稳步提高,煤电机组灵活性制造、灵活性改造工作全面推进,储能技术持续发展,储能产业应用不断升级。石油天然气储备能力明显增强。能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建立完善,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电力与燃料价格协调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健全,2021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达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5.5%。油品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有序竞争、高效保供的天然气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体系,国内找矿行动取得积极进展,海外矿产资源权益份额明显增加,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实现增长,煤炭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多个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能用到好用的重大跨越,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坚实。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0.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从20%提高至近30%。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巩固,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三大造船指标,均超过全球总量的四成,稳居世界第一。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转型升级动能加快释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强化共性技术供给,集中力量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在重点领域和节点加快补齐短板。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等成为投资新增长点,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32.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8.6%和45%。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北斗导航系统开展全球服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市场超过一半,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作为人口超级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使粮食、能源资源、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等需求继续在高位攀升,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世界最大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国和消费国的格局仍将持续,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加剧和全球政经格局深刻调整等外部因素,确保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

切实保障我国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提高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力度。推进藏粮于地。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科学有序开发利用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稳定并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推进藏粮于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加强转基因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储备,有序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贯彻落实大食物观。推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科学开发森林、草地、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大力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升资源产出效率。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积极推动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升级粮食仓储设施,优化粮食储备设施区域布局,优化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布局,增强储备调控能力。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持续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做好化肥等农资保供稳价工作。积极开展重要农产品国际合作,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

深入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按照“先立后改”原则,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和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优质产能,统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推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新建煤电机组原则上采用超超临界机组。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扩大油气储备规模,健全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石油储备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加强跨省区能源优化配置,支撑可再生能源加速规模化发展和高比例灵活消纳。因地制宜发展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城市和用户电力供应保障,强化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重要矿产资源保障。建设宁波舟山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提升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国内铁矿石等矿产资源项目建设,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巩固拓展境外能源资源利用水平,推动完善稳定多元油气进口体系,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积极参与能源国际标准制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按照“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组织实施、压茬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国际领先地位,持续增强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重点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健全产业跨地区转移相关机制,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政策机制保障。推进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实施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建立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联合验证、替代应用、长期合作等机制。加强产供储加销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持续抓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建立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体系,提升风险及时识别发现、精准有效处置能力。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