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今日表示,下一步将研究优化充电设施建设的奖补政策,进一步调动地方积极性,加快建设进程,尽快改变车多桩少的局面,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
△ 3月以来,宁德时代、阿里两大巨头进军充电桩领域,但并非出于投资角度,而是出于战略布局的角度。
△ 当前充电桩行业,依旧处于一个跑马圈地的状态,无论是设备商还是运营商,赚钱都是比较困难的,商业价值有限。未来,共享模式或许是充电桩行业的归宿。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不断迎来新的政策曙光。
3月31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的政策才出台。4月9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表示,下一步将研究优化充电设施建设的奖补政策,尽快改变车多桩少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地方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经安排奖励资金45亿元。二是已经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建设的格局。
充电桩,是央视央视新闻明确的七大新基建领域之一,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顺利发展普及的有力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前,阿里、宁德时代两大巨头亦加入充电桩行业的布局中,充电桩行业发展的如何?值得投资吗?对此,《红周刊》记者专访了深耕汽车行业研究多年的私募基金经理裘伯元,与读者朋友们分享对充电桩行业的看法。
巨头缘何蜂拥进军充电桩?
4月9日,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与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国内生产灵活储能快充桩。3月以来,两大巨头进军充电桩领域:3月6日,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合资成立新业务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主营充电桩快充服务;3月31日,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简单充(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33.33%的持股比例成为简单充第二大股东。
◣《红周刊》:两大巨头缘何进军充电桩领域?
◣ 裘伯元:“阿里是从更高的维度来布局充电桩,宁德时代也是如此,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投资。阿里的布局,更倾向于其生态系统的完善,不能认为是财务投资。例如阿里投资分众传媒,是出于对线下广告、平台型的流量布局,完善阿里的生态系统打造,而非从财务投资的角度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对于所投资公司,肯定是有利的,因为可以赋能给所投资的公司,提供技术平台、资金支持、信用背书。宁德时代的角度略有不同,但也不是从投资赚钱的角度布局。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会有一定相关性,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介入其中后,可以第一时间把握技术的变革,从而随时整合有效的资源。”
巨头进行战略布局的充电桩行业,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由车转桩政策加码
仍存两大不确定性
不仅是新基建的刺激政策在紧锣密鼓出台,2019年3月,四部委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方向:国家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逐渐减少,转向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补贴。今年以来,充电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
◣《红周刊》:充电桩目前实际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 裘伯元:“充电桩行业,目前有两大不确定性:首先是政策的不确定性,不能完全以市场化竞争的前提来分析;其次是技术上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本身的技术也没有完全成熟,从而商业模式也无法确定。充电桩的运营,更多的是面向运营车辆的服务,属于纯粹的商业活动,完全可以按照商业模式任其发展、创新,过度的干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从赚钱的角度,无论是平台还是管理企业,都需要足够市场规模,通过用户优势,才能通过微小的价格变动获取利润。”
“从新基建的角度出发,与老基建是有一定区别的。钢筋加水泥的老基建是大众所需要的,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镇化的推进是相辅相成的。而新基建的问题在于多数与电子相关,电子产品技术更迭周期太快,超前的过度建设,会面临实际使用时,设备已经面临淘汰的问题。”
当下行业集中度较高
护城河堪忧恐生变革
2017年,国家电网与特来电(特锐德子公司)、星星充电逐步凭借行业垄断优势构成稳定格局,充电运营环节集中度高,前三名占据了75.2%的,市场份额。但除充电模块外,充电桩的其它组成部分还包括箱体、配电设备、线缆、操作屏幕、支付模块等,均不存在高技术壁垒。
◣《红周刊》:目前充电桩行业集中度非常高,未来行业竞争格局是否会产生变革?
◣ 裘伯元:“我认为充电桩行业是没有太多护城河的,最重要的是行业还不够成熟。目前三家的格局也不能说是确定了,更重要的还是看未来的创新。但最终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超前布局会面临很大的技术路线变革风险。技术不但可以复制,甚至后来者会吸取创业者的经验,最终在技术同质化的背景下,还是会变成成本的竞争,资源整合后效率高的企业会笑到最后。”
未来电动车时代的“千亿市场”?
对于未来充电桩市场空间,一是基于车桩比的继续改善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放量,所带来的指数型市场空间增长;二是基于随着市场续航里程的提升,会带来的公用桩的增量需求。有券商测算表示,2020-2025年充电桩设备市场空间分别为62、93、140、200、288、439亿元,累计市场空间超过千亿。
◣《红周刊》:充电桩市场真的有这么乐观吗?
◣ 裘伯元:“简单的靠车桩比理解充电桩的需求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把充电桩需求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家用、上下班用的人群,这类人几乎不会跨城市,基本私人充电桩就可以满足这部分需求;另一类是运营用车,愿意为快速充电的服务提供更高的价格,这类是主要的需求增量。运营用车也是充电桩行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充电桩的现状,不如说是资源错配的现象比较明显,以我的生活体验为例,家里旁边的充电桩、附近酒店的特斯拉充电桩,从未见过有排队的情况。充电桩需求不足的认知,可能更多来源于出租车司机这类运营车辆人群,但事实上做到随用随充的普及程度也是不现实的。”
◣《红周刊》:未来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对充电桩需求的增量如何?
◣ 裘伯元:“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平均续航里程的提升速度会逐渐放缓,里程焦虑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所以续航里程对充电桩的增量贡献可能并没有想象那么大。其实我们应该侧重于存量资源的转化和整合,改善资源错配的现状,例如英国日前推出的自动售货机充电器,路灯变身充电桩,都是很好的创意。”
充电桩的未来:共享模式或为最终归宿
◣《红周刊》:大家关心充电桩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 裘伯元:“当前充电桩行业,依旧处于一个跑马圈地的状态,无论是设备商还是运营商,赚钱都是比较困难的,商业价值有限。私人桩基本在买车的时候会配套购买,所以我们主要考虑公共桩的市场。我认为共享模式是一个理想的模式,可以把私人桩短暂的变为公共模式,但如果这个设想能够实现,将对公用桩的市场构成冲击。但是回归到商业模式上,充电桩这个行业是不赚钱的,共享本身也是不赚钱的,只能够赚到流量,并把流量利用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充电桩行业最终的归宿,或许只能纳入类似阿里、腾讯这类具有流量优势的平台型企业其生态系统的一环,以充电桩行业作为利润来源及中小企业的前景或许将愈发黯淡。综合来看,目前行业的不确定性还是很大的。”
◣《红周刊》:二级市场如何投资充电桩行业呢?
◣ 裘伯元:“投资充电桩行业整体还是很难的,包括我们所看到的投资者多数出于战略布局的角度。作为普通投资者,二级市场上份额最大、并且具备龙头地位的就是特锐德,但特来电本身盈利还是不多,绝对规模也不够大,二级市场当下的炒作也仅停留在主题投资的阶段。”
记者统计参与充电桩制造的上市公司中,以配电、UPS、电源系统等制造商为主,尽管都涉及到了交直流转换和电能质量的控制,但与直流充电模块的核心技术本质上是相同的,整体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以特锐德(300001)为例,作为创业板第一股,上市初期主要为铁路、电力、煤炭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变配电成套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2015年,特锐德新增充电桩运营业务,随后与业内公司或当地政府合作,在多地设立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特来电)。尽管特来电的APP注册量、充电量增速较高,但相关业务营收却再难突破2016年高点,且盈利为负。为缓解公司压力,公司一度采取将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售后回租等方式进行现金流的补充,从基本面上来看整体并不乐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