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二十大报告:能源发展“稳”为先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2-10-21 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的两处专门提及能源。一处是在谈到“碳达峰”“碳中和”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二是在讲到国家安全时,再一次强调确保能源资源安全。二十大报告是我国在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关于能源的部署安排为今后能源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道路。仔细分析、思考报告关于能源的表述可以发现,字数虽不多,但字里行间贯穿着严密的稳的节奏与逻辑,能源发展突出强调一个“稳”字。

发展理念要“稳”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表述中就有一个稳字,是显性表述,是发展理念上强调“稳”。从能源转型角度分析此表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能源变革。

“碳中和”在过去几年全球范围实践中已有教训发生,国外有,国内也有,这是今后能源变革最重要的前车之鉴。国外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2021年发生在欧洲的“气荒”。“气荒”发生虽不能全部归咎于欧洲激进的新能源战略及政策,但新能源过快发展以致于忽视了化石能源的托底功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双碳”目标出台后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运动式减碳,其负面效果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一度造成大面积电煤电力短缺,给工商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消失多年的“限电”现象又回来了。鉴于“限电”现象的发生及影响扩大,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叫停盲目的运动式减碳行为。有了这个普遍的前车之鉴之后,全球各国都在务实调整能源政策,其中欧洲的返煤返核很有争议也很有代表性。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的能源政策调整也非常受关注。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其实就是表明了中国实事求是的能源态度,是中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的态度。

发展过程要“稳”

“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的表述实际上是对前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解释,前后有逻辑关系,“积极稳妥”要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表现出来,强调的是能源发展过程的“稳”。“立足国内资源禀赋”是有计划分步骤的基本出发点和物质基础。资源基础是保障,有了物质保障,再去强调计划和步骤,能源的稳才会有基础,应了中国那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老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胜利油田时指出要将能源的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核心要义是发扬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减轻能源需求对外部的依赖。回忆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的历程可以发现,石油的稳定供应始终是困扰国人的大事要事。因此新时代把国内的资源利用好,是我们应对波谲诡异,甚至惊涛骇浪般的国际环境和市场波动,以不变应万变的有力武器。

资源基础要“稳”

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是对“立足国内资源禀赋”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两者是呼应关系,强调的是资源基础的“稳”。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储量占全球比例13%,是全球第五大煤炭资源国。

长期以来,煤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我国加大能源转型力度,煤炭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出现了下降态势,但截至目前煤炭占比依然维持在56%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能源转型折射出文明进程的变化轨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种能源对另一种能源的全面替代需要克服各种“考验”方能实现,需要必要的时间和周期检验,需要有耐心。急功近利以及不切实际的拔苗助长式的“跨越”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方面欧洲的气荒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例子。

就当前国内外新能源发展实践看还存在系列问题,影响到其主体能源地位的形成,而新能源的稳定性如何保障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只要这个问题没有切实有效得以解决,人类对稳定的化石能源的需求就不会停滞。

运行结果要“稳”

确保能源资源安全的表述强调的是能源运行结果导向的“稳”,这是能源各项工作的最终追求,是理念稳、过程稳、资源基础要稳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合力。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是人口大国和工业化大国,经济稳定运行一稳定能源供应为前提条件。本次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欧洲就是出现能源不稳定的先兆导致了恐慌。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国际能源市场是各方势力博弈的重点领域,我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可以预见,今后类似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将为常态,能源的饭碗必须端稳端牢。二十大报告关于能源的表述强调理念要稳,过程要稳,资源基础要稳,聚焦结果导向的“稳”,能源行业要为之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