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求是》刊发余剑锋署名文章:坚持创新发展 全面建设核工业强国

《求是》发布时间:2023-02-01 16:12:50  作者:余剑锋

 

坚持创新发展 全面建设核工业强国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余剑锋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坚定不移推动核工业创新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核工业强国,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

  一、加快推进核工业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核工业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必争领域,加快推进核工业科技创新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核科技创新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的重要指示中强调:“60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核工业的创建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奋斗史。老一辈科学家勇攀科技高峰,全国上下大力协同,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成功研制“两弹一艇”,确立了我国的核大国地位。进入新时代,中核集团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国内75家高校、科研机构、设备厂家和国外14家机构、大学参与,530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承担了7万多台(套)设备研制任务,建立起了更加成熟完备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当前,世界核大国纷纷加大核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抢占未来核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大国核科技竞争越来越呈现出体现国家意志的体系化竞争态势。中核集团拥有23家科研院所组成的完整核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战略核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核工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核科技创新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强调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自1991年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投运,到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全面建成投运,我国核电累计发电量超过3万亿千瓦时,减少燃烧标准煤约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亿吨。核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基荷能源,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适于承担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作为基荷电源。提升核电在能源体系中的比重,有利于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促进电网对风电、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消纳。另外,核能还可用于工业供热、区域供暖、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众多领域,有助于推进石化等传统行业的节能减排。未来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有望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提供终极方案。推进核能科技创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是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

  核科技创新是聚焦“四个面向”、探索科技前沿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核科技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当前,核科技创新加速演进,基础科学、先进制造、新型材料等重大颠覆性理论和技术加速更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核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力,新材料、超高灵敏度检测等新技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核基础研究面临重大突破,核科技空天、海洋应用将出现革命性变化,未来深空、深海探测都需要核能作为动力。核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核技术为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暗物质探测等基础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保障,为质子治疗等高端医疗设备、大气污染防治、生态可持续发展、工业探伤和无损检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二、新时代十年我国核工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核工业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亲自擘画核工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核工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进入了再创辉煌、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的新时代。

  我国核工业实现了历史性发展。新时代十年,是我国核工业强基固本跨越发展、体系能力全面提升、由大到强加快发展的重要十年。当前,我国核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全面提升,在三代和四代核电、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研发及应用、受控核聚变研究、先进核燃料循环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实现大幅跃升,基础科研取得新突破,核工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跨越赶超引领的基础更加坚实。核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在运在建核电规模全球第二、在建核电规模保持全球第一,核燃料循环产业生产运行保持稳定,铀矿勘查采冶取得新进展,核燃料加工生产稳定可靠供应,燃料元件系列化、型谱化发展持续推进,核电装备自主化和国产化能力大幅提升,核技术应用在同位素、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取得新的进展,为核工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核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十年来,我国核工业把科技创新摆在战略核心位置,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核集团“龙腾2020”工程圆满收官,“创新2030”工程深入实施,启动实施《核工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核工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是全球唯一按期建成投产的三代核电首堆工程,首批4台机组全部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实现双堆初始满功率,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域领跑世界。模块化多用途小堆成功研发并启动建设。中国实验快堆建成,示范快堆工程建设安全高效推进,“一体化闭式循环先进快堆核能系统”启动实施,新一代“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创造运行新纪录,“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天然铀勘探采冶技术、纯化转化和铀浓缩技术实现升级应用,新型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高效性、长寿期等指标大幅提升,全面形成高中低放射性废物规模化处理能力,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系列研究步入国际前列。

  核工业产业链创新链实现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十年来,核科技创新有力赋能我国核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工业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核电保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铀矿勘查采冶、核燃料循环产业、核电装备制造能力不断提升,核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中核集团的核电运行业绩、建造能力世界领先,核能供热、供汽率先在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地实现应用。天然铀勘探开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铀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核燃料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低浓铀等主要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成功自主研制CF3先进核燃料组件并实现批量化生产。核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具备同时建设40台以上核电机组的能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核医药等核技术应用产业更多造福人民生活。

  核工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完善。十年来,我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核科技创新体系,通过优化组合,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和要素,汇聚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中核集团充分发挥核科技工业主体作用,积极构建先进核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核工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动23家科研院所“一院两制”、“党委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改革,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坚持开放合作,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全面合作共建,构建“强核心、大协作”协同创新体系。核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海水提铀创新联盟成员不断壮大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持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拓展与国际组织、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国外大学的合作,统筹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大力培养选聘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首席技师,实施青年英才计划等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科研骨干人才和科研团队。

  三、奋力谱写核工业科技创新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核集团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坚定不移推进核工业自主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核工业强国筑牢科技支撑。

  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核工业创新发展。未来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核工业强国的历史性阶段。科技创新是核工业加快发展的战略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核工业安全发展的根本路径。中核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推动建成核工业强国”的奋斗目标。中核集团将根据国家发展、核工业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战略阶段、战略任务、战略要求,深化细化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系统性、前瞻性谋划核工业未来科技创新,确保实现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是核科技工业体系能力建设的关键期、核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我们要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十四五”目标任务,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到2035年,要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基本建成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全面引领,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战略支撑。

  全面推进核工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核工业由于具有极度重要性和特殊性,必须更加聚焦“四个面向”,进一步加强国家战略核科技力量。中核集团将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大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瞻布局核工业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核工业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高核工业自主可控发展能力。加强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全面推进“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强核工业基础研究,建设一批先进研究堆和大科学装置,全面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勇闯核科技创新“无人区”,在核能深空、深海应用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更好地支撑国家战略实施和人类科技探索。

  着力建设新时代核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核工业是典型的链式产业,必须建立先进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创新链。我们将持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优化专业布局,依托完整核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战略核科技力量。持续深化“强核心、大协作”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的核工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核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核工业现代产业链链长,打造核领域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推动重点骨干科研院所加快优化科研能力空间布局。坚持开放合作,加强核工业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更加高效地统筹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科技人才发展体系,加大尖端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设世界核工业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完善核工业新型举国体制,集中资源力量聚力攻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