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2亿千瓦,同比增长9.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1.7%;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3亿千瓦,同比增长33.7%。
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868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1小时。其中,水电544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92小时;火电109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8小时;风电61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61小时;核电1864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7小时;太阳能发电303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3小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焦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体上看,今年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行稳致远。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郭焦锋说。他认为,发电装机容量继续大幅增加,同比增长超过9%,为持续较快增长的电力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煤电“三改联动”(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遵循“先立后破”原则,积极有效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在迫切需要的地区适当增加一定的火电机组,给大幅增加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输配电提供了电力可靠性保障,以有效解决“风光水电”波动性及间歇性导致电力系统运行不稳定性等问题。
今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再创佳绩。郭焦锋认为,在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补贴政策退坡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江南足球意甲直播 装机容量均出现两位数同比增长,2023年开局形势喜人;同时“风光核电”平均利用小时也出现增加,更多的发电能力、更多的单位装机发电小时数,进一步增加了可再生能源对电力供应的贡献。
光伏行业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热点。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信息显示,截至3月底,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目前,光伏行业一季度业绩正陆续发布。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光伏企业普遍出现业绩高增长的现象。与此同时,光伏企业的产能扩张竞赛十分火热。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能源的增长速度相当快。目前,有的市场观点担心新能源产能过剩。我觉得不需要特别担忧,因为新能源的市场增长特别快。”
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264亿元,同比增长55.2%。其中,太阳能发电522亿元,同比增长177.6%;核电161亿元,同比增长53.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668亿元,同比增长7.5%。
“电源投资大幅增加、电网投资稳步增长。”郭焦锋说。他认为,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同比增长大于50%,这是多年来少见的投资高增长,有力支持了2023年电源尤其是绿色非化石能源建设;电网工程完成投资超过电源投资的50%,形成了“源网”互动的发展格局,以做到“发得出、送得走、用得了”,推动全国电力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林伯强认为,从整体上看,今年以来,电力工业的投资增长态势很好,这至少让市场对今年的电力供需比较放心。
对于今年的电力保供,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4月12日曾经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据研判,今年我国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梁昌新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确保电煤充足供应、全力做好机组稳发满发工作、科学做好负荷管理工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 郭锦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