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要精神纽带。尽管历史的烟云已经远去,但每当我们从那些散落在各地的红色历史遗址遗迹前走过时,依然能感受到心潮澎湃。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三峡集团在建设大国重器、推动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精神,使之成为三峡人特有的红色基因和内在气质。从宜昌的三斗坪到乌东德的皎平渡,从追风逐日的戈壁荒漠到波涛碧海,从共抓长江大保护一线到助力脱贫攻坚的驻村点,三峡人筚路蓝缕、埋头实干,助力这些红色热土沧桑旧貌换新颜。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峡小微特推出“红色地图 三峡记忆”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解码属于三峡人的红色地标,回望百年奋斗路,扬帆起航新征程。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窗口
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这座城市
有一种颜色最厚重、最深沉
那便是永不褪色的红
红色地标
走进上海
海报设计:阎泽群
红色地标解码
百年来,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承接地,早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所在地、早期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据革命遗址普查显示,上海现存革命遗址650多处。
▲中共一大会址 摄影:刘颖
上海的红色记忆遍布在烟火气中,各种纪念馆、名人故居坐落在大街小巷。来自四方的“朝圣者”、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藏着革命故事的老石库门建筑、流光溢彩的摩登大厦,构成这个城市独特的画面。
感悟今昔巨变
百年来,激励上海这座城市前行的,是信仰的力量。“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上海就人民城市建设提出的新方向,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以水为例。
曾有一副流传多年的“回文”对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但很多人不知道,上海的自来水并不是来自海上。更想不到,河湖水系发达的上海,却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
为解决上海市民的饮水问题,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上海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下,三峡集团上海院从上世纪80年代起,积极开展长江口、黄浦江等综合治理规划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上海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崇明东风西沙水库、金泽水库等四大水源地工程的规划选址、科研、勘测设计以及监检测、监理、总承包等工作。
如今,上海城市供水已形成“两江(长江、黄浦江)并举、多源互补”的战略格局。
长江陈行水库引水工程
1992年6月,上海院参与建成上海城市供水第一个长江水源地——陈行水库,结束了上海以黄浦江作为唯一水源的历史。
陈行水库位于宝山区罗泾镇长江岸段,于1990年11月兴建,1992年6月投产,水库呈矩形,面积135万平方米,是上海市开发利用长江水源的重要里程碑,是上海“两江并举,多源互补”原水格局开辟的首个长江水源地水库,兼具避咸蓄淡、避污蓄清双重功能,承担向上海北部地区部分水厂供应原水任务。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
2009年1月2日夜里,青草沙水库800米超大龙口一次性成功合龙,刷新了国内围垦史上的合龙纪录。2011年6月8日,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成通水。
三峡集团上海院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参与青草沙水源地的前期规划、科研等,立项后承担了牵头设计、勘测、监检测和监理等工作,前后约二十年,经历了研究的寂寞、规划的磨难、设计的艰辛。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面积超过10个杭州西湖,总库容5.27亿立方米,设计供水规模719万立方米/天,受益人口1300万。
崇明岛东风西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
崇明岛东风西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是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水务重点工程,选址于长江口南支白茆沙水道北侧,面积约3.74平方公里,总库容976万立方米,设计供水规模40万立方米/天。
东风西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于2011年11月开工建设。三峡集团上海院作为总承包牵头单位,历经两年多的时间,于2014年6月10日完成工程管理移交。水库正式通水投运,彻底改写了约70万崇明人“守着长江口、喝不到长江水”的历史局面。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金泽水库
2016年12月29日上午,三峡集团上海院牵头设计的金泽水库原水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金泽水库投用,保障了上海青浦等西南五区的供水,也宣告上海原水全部实现由水库集中取水,河道分散取水时代一去不复返。
金泽水库位于太浦河北岸金泽镇,总库容960万立方米,设计供水规模351万立方米/天,受益人口约670万。
2016年12月29日,上海城市供水“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水源地格局基本形成。安全可靠的水源及原水系统构成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供更加安全的水源保障。
在城市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背后
于生活的边边角角
数千万上海居民平静安稳的生活
饮水无忧的日常
都可窥见三峡人改革创新的身影
本文文图均由三峡集团上海院提供
评论